[发明专利]一种12元素全营养水溶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11418.2 | 申请日: | 202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56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南晶;王轩;闫笑;陈广;王姣;祁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新指南针化工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国兆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69 | 代理人: | 徐进之 |
地址: | 710086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2 元素 营养 肥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12元素全营养水溶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数,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水、尿素、硝酸铵(或硝酸钾)、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配制成大量元素混合液;步骤2,在步骤1获得的混合液中加入鳌合锌、鳌合铁、鳌合铜、鳌合锰、鳌合钙、鳌合镁、钼酸铵、硫代硫酸钠和四水八硼酸钠,获得12元素全营养水溶肥料;具有工艺简单,常温下搅拌配制,耗时短,生产能耗低,对操作工人要求低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溶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2元素全营养水溶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农资市场水溶肥料有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是以氮、磷、钾营养元素为主,混合成植物可吸收的水溶性肥料;中量元素水溶肥料是以钙、镁营养元素为主,混合成植物可吸收的水溶性肥料;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是以锌、铁、锰、铜、硼、钼营养元素为主,混合成植物可吸收的水溶性肥料。为了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全面均衡,使用时,再将其溶于水混合使用或者分次使用。
目前,水溶肥料市场,未见到将氮、磷、钾、钙、镁、硫、锌、铁、锰、铜、硼、钼12种植物所必须的营养元素复合制成的水溶性肥料产品。
农资市场中,多元素复合肥料多以硫酸钾、氯化钾、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硝酸镁、硝酸钙、硫酸钙、硫酸镁复配少量的硫酸锌、硫酸铁、硫酸锰、硼酸进行简单的粉碎后混合,不考虑水溶性。以至于水溶性差、pH值各有不同,酸碱性不一。与此同时,市场中多数产品一味追求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不考虑与其他肥料兼容性。部分肥料互混后,由于原料的因素、酸碱性因素的影响,导致反应,形成沉淀,影响使用效果,更严重时,发生肥害;同时也没有考虑农户使用便捷性,多个产品分次使用,增加农户劳动量;多次、多产品、高含量、低吸收率的使用,不论是叶喷、根施、沟施还是灌根,都会促使盐碱地的生成,长期使用,不仅降低连年的作物产量,而且影响当地土壤环境和地下水环境。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通过对原料的精细筛选,精准地拟定配料方案,并通过大量的实验验证,科学地完成了植物所需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有效结合,制备了一种12元素全营养水溶肥料。本发明技术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亦是一款高效、高利用率的产品,在减少农户劳动量的同时,通过高效的吸收利用率,减少农户投入成本,减少农耕土地和地下水环境污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12元素全营养水溶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实现一次用肥,多重效果,减少农业施肥的肥料成本、包装成本、运输成本和人工成本,工艺简单,仅需按照比例,常温下搅拌配制,耗时短,生产能耗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12元素全营养水溶肥料,按质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组分:
水25%~40%,尿素10%~15%,硝酸铵5%~10%,磷酸氢二钾30%~40%、磷酸二氢钾5%~10%,鳌合锌0.5%~1%,鳌合铁0.5%~1%、鳌合铜0.5%~1%、鳌合锰0.5%~1%,鳌合钙4%~8%、鳌合镁1%~2%,硫代硫酸钠1%~2%,钼酸铵0.1%~0.3%,四水八硼酸钠0.2%~1%。
所述的硝酸铵可用硝酸钾代替。
一种12元素全营养水溶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数,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25%~40%的水、10%~15%的尿素、5%~10%的硝酸铵、30%~40%的磷酸氢二钾、5%~10%的磷酸二氢钾配制成大量元素混合液;
步骤2,在步骤1获得的大量元素混合液中,再依次加入0.5%~1%的鳌合锌、0.6%~1%的鳌合铁、0.5%~1%的鳌合铜、0.5%~1%的鳌合锰、4%~8%的鳌合钙、1%~2%的鳌合镁、1%~2%的硫代硫酸钠、0.1%~0.3%的钼酸铵和0.2%~1%的四水八硼酸钠且常温搅拌溶解,制备成含有大量元素氮、磷、钾,中量元素钙、镁、硫,微量元素锌、铁、铜、锰、硼、钼,共计12种植物生长所需元素的全营养水溶肥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新指南针化工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陕西新指南针化工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114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