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渗高粘油藏井下电加热开采原油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13053.7 | 申请日: | 2021-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57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蒋有伟;邹存友;吴永彬;关文龙;赵欣;杜宣;王伯军;张运军;李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E21B4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刘二艳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渗高粘 油藏 井下 加热 开采 原油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渗高粘油藏井下电加热开采原油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向低渗高粘油藏中部署井网;(2)根据低渗高粘油藏的原油粘度和含水量,确定预设加热温度和加热功率;(3)对油层进行电加热,至油层温度达到预设加热温度;(4)从采油井采出原油,从注水井注水,同时持续进行电加热;(5)通过数值模拟,调节电加热的加热功率,控制采油井的日产油量;可通过对不同含水量、不同原油粘度的储层进行大范围升温加热,降低原油粘度和入井渗流阻力,明显改善低渗高粘原油的流动性,提高流度比,从而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实现低渗高粘油藏的有效开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低渗高粘油藏的开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低渗高粘油藏井下电加热开采原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常规油气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石油需求的不断攀升,稠油以其分布广、储量大等特点而成为目前非常规资源开发的主力,国内稠油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稠油资源本身的特点,导致其开发难度大,采出程度低,尤其是低渗高粘油藏,很大一部分储量都处于未动用状态,这主要是由于低渗高粘油藏地层渗透率低,常规的降粘开采措施不适用或开发效果不理想。
低渗高粘油藏在大庆外围、大港、吉林等油田分布广泛,常规开采技术产能低、递减快,采收率低。以大庆朝阳沟油田为例,50℃原油粘度8mPa·s以上,平均单井产油仅0.2t,水驱采出程度低于11%,常规水驱开发效果有限。
CN112377161A公开了一种低渗透层状稠油油藏火驱方法,包括:确定低渗透层状稠油油藏火驱开采区块原油的燃烧门槛温度和空气耗量,并根据原油的燃烧门槛温度确定火驱点火温度,根据空气耗量和油藏厚度确定火驱空气注入参数;开展该油藏构造特征描述,确定断层发育特征和地层倾角,并根据断层发育特征和地层倾角大小部署井网;开展该油藏储层沉积相和油层分布研究,确定沉积微相特征和油水分布规律,并根据沉积微相特征进一步优化井网部署,同时根据油水分布规律确定火驱开发油层;开展该油藏有效储层分类评价,并根据所得评价结果确定火驱开发层段。
CN103510932A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中深层低渗透稠油油藏化学冷采方法,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a.选定油层深度1500~2800m,渗透率≤50×10-3um2,油层总厚度≥3.0m,净总厚度比≥0.3,油层孔隙度≥0.10,渗透率变异系数≤0.8的中深层低渗透稠油油藏;向选定的油层挤注微乳液降粘体系+液态二氧化碳,微乳液降粘体系与液态二氧化碳以段塞的形式交替注入,经过关井焖井、开井防喷后,下泵连续采油。
CN104847321A公开了一种用于超深层稠油的水平井热化学采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水平井内的油管伸入超深层稠油层的步骤;周期性向上述油管内注入超临界压力蒸汽,最终该蒸汽进入上述油层的步骤,其中超临界压力蒸汽是由超临界压力蒸汽发生器产生;周期性向上述油管内注入催化降粘剂溶液,最终该溶液进入上述油层的步骤;周期性向上述油管内注入二氧化碳,最终二氧化碳进入上述油层的步骤;焖井的步骤,即将注入了所述蒸汽、溶液、二氧化碳的水平井进行密封等待;开井生产的步骤。
CN104847320A公开了一种超深层低渗稠油强化降粘方法,该超深层低渗稠油强化降粘方法包括步骤1,向井筒中连续注入油溶性降粘剂;步骤2,油溶性降粘剂注入结束后,继续连续挤入液态二氧化碳;步骤3,进行第一次焖井;步骤4,焖井结束后,向井筒中连续注入高温防膨剂和蒸汽;以及步骤5,进行第二次焖井,焖井结束后,开井生产。
由于低渗高粘油藏具有储层物性差、原油粘度高等特点,上述水驱、压裂、注蒸汽开发等方式的开采效果差、采出程度(油田在某段时间的累计采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低。
因此,为了实现该类低渗高粘油藏的高效开发,需要创新思维,探索一种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以降低超深层低渗稠油的粘度,增加稠油在低渗地层中的流动能力,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130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番茄专用复合微生态菌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一种路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