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Ni-Nb-O掺杂氢化镁的储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20801.4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70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孙立贤;桑振;徐芬;胡浩攀;荚鑫磊;张晨晨;夏永鹏;康莉;刘昭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00 | 分类号: | C01B3/00;C01B6/04;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ni nb 掺杂 氢化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纳米Ni-Nb-O掺杂氢化镁的储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可溶性铌源的准备,以五氧化二铌和氢氧化钾满足一定物质的量之比,将五氧化二铌和氢氧化钾在水中溶解并剧烈搅拌,得到溶液A;然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第一次溶剂热反应;反应完毕后,用一定浓度的盐酸调节至中性,即可得到可溶性铌源的溶液;
步骤2,纳米Ni-Nb-O前驱体的制备,以六水合氯化镍和步骤1中的五氧化二铌满足一定物质的量之比,将六水合氯化镍在水中溶解并剧烈搅拌,得到溶液B;然后,将溶液B缓慢滴加到步骤1所得可溶性铌源的溶液中得到溶液C;之后,在一定条件下,将溶液C进行第二次溶剂热反应;反应完毕后,将所得沉淀物进行洗涤、干燥,即可得到纳米Ni-Nb-O前驱体;
所述步骤2中,六水合氯化镍和步骤1中的五氧化二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1-2),所述溶液B的浓度为35-40 g/L、溶液C的浓度为10-13 g/L,搅拌的时间为30-60 min;所述第二次溶剂热反应的条件为,反应温度为220 ℃,反应时间为48 h;
步骤3,纳米Ni-Nb-O的制备,通过煅烧法,在一定条件下,将步骤2所得纳米Ni-Nb-O前驱体进行煅烧,即可得到纳米Ni-Nb-O;
所述步骤3煅烧的条件为,在氩气条件下,煅烧温度为700-800 ℃,煅烧时间为2-3 h;
所述步骤3纳米Ni-Nb-O的微观形貌是由50-100 nm的纳米颗粒团聚成的大颗粒,比表面积为16.05-19.38 m2/g,孔径分布为1-2 nm;
步骤4,纳米Ni-Nb-O掺杂氢化镁的储氢材料的制备,以一定质量比,将步骤3所得纳米Ni-Nb-O和氢化镁进行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球磨,即可得到纳米Ni-Nb-O掺杂氢化镁的储氢材料;
所述步骤4纳米Ni-Nb-O的质量分数为4-6 wt%;所述球磨的条件为,以氩气为保护气氛,球料比为200:1,球磨转速为200-250 r/min,球磨时间为5-8 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五氧化二铌和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100,溶解在水中的浓度为11-14 g/L,搅拌的时间为10-20 min;所述第一次溶剂热反应的条件为,反应温度为220 ℃,反应时间为12 h;所述盐酸浓度为0.1-0.3 mol L-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所得纳米Ni-Nb-O掺杂氢化镁的储氢材料在储氢领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当纳米Ni-Nb-O的掺杂量为5 wt%时,体系的初始放氢温度降至205-210 ℃,放氢量达到6.95-7.11 wt%;等温放氢时,体系在300 ℃下可以完全放氢,60 min内放氢量达到6.57-6.71 wt%;等温吸氢时,体系即使在低至50 ℃的条件下,60 min内仍可吸氢1.45-1.68 wt%。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纳米Ni-Nb-O掺杂氢化镁的储氢材料在储氢领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催化放氢的活化能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纳米Ni-Nb-O掺杂氢化镁的储氢材料在储氢领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循环使用后,样品表现出良好的储氢可逆性和稳定的循环性,10次循环后,实际氢容量的保持率相当于第一次循环容量的85.1-89.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080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