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磁作用力免接触型非金属矿物制品玻纤纱收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20920.X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360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何向宁;陈勇;赵地杰;李洪伟;李彦良;鹿纯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和盛矿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54 | 分类号: | B65H54/54;B65H54/70;B65H71/00;B65H6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陈文丽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作用力 接触 非金属 矿物 制品 玻纤纱收卷 装置 | ||
1.一种双磁作用力免接触型非金属矿物制品玻纤纱收卷装置,包括底板(1)、支撑架(2)和框架(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向自旋转式有序化更替收卷机构(4)和免接触式涌流携带型吸附清理机构(20),所述支撑架(2)对称设于底板(1)上壁两端,所述框架(3)设于支撑架(2)上壁,所述多向自旋转式有序化更替收卷机构(4)设于框架(3)一端,所述免接触式涌流携带型吸附清理机构(20)设于框架(3)远离多向自旋转式有序化更替收卷机构(4)的一端,所述多向自旋转式有序化更替收卷机构(4)包括转向调节机构(5)、适应拆卸机构(9)和旋转收卷机构(14),所述转向调节机构(5)设于框架(3)侧壁,所述适应拆卸机构(9)设于框架(3)靠近转向调节机构(5)的一端,所述旋转收卷机构(14)设于转向调节机构(5)远离适应拆卸机构(9)的一端;
所述转向调节机构(5)包括旋转电机(6)、旋转轴(7)和分度板(8),所述旋转电机(6)设于框架(3)侧壁,所述旋转轴(7)转动设于框架(3)内壁之间,所述旋转轴(7)贯穿框架(3)设于旋转电机(6)动力端,所述分度板(8)对称设于旋转轴(7)两端;
所述适应拆卸机构(9)包括螺纹孔(10)、螺栓(11)、弹簧(12)和转动块(13),所述螺纹孔(10)阵列设于旋转轴(7)靠近旋转电机(6)一端的分度板(8)侧壁,所述弹簧(12)设于分度板(8)远离旋转电机(6)的一侧,弹簧(12)设于螺纹孔(10)外侧的分度板(8)侧壁,所述螺栓(11)贯穿弹簧(12)设于螺纹孔(10)内,螺栓(11)与螺纹孔(10)螺纹连接,所述转动块(13)设于弹簧(12)远离分度板(8)的一侧,所述螺栓(11)远离分度板(8)的一侧转动设于转动块(13)侧壁;
所述旋转收卷机构(14)包括凹槽(15)、动力磁铁(16)、驱动轴(17)、三相线圈(18)、辊轮(19)、辊筒(40)和限位板(41);
所述驱动轴(17)阵列设于旋转轴(7)远离旋转电机(6)一端的分度板(8)侧壁,驱动轴(17)转动设于分度板(8)侧壁,驱动轴(17)与弹簧(12)相对设置,所述三相线圈(18)设于驱动轴(17)远离分度板(8)的一端,所述辊轮(19)设于驱动轴(17)靠近三相线圈(18)的一侧,所述辊筒(40)设于辊轮(19)与转动块(13)之间,辊筒(40)内壁分别与辊轮(19)和转动块(13)侧壁贴合,所述限位板(41)分别设于转动块(13)靠近辊筒(40)的一端和驱动轴(17)靠近辊筒(40)的一端,辊筒(40)两侧与限位板(41)贴合设置,所述凹槽(15)多组设于辊筒(40)靠近驱动轴(17)的一端内壁,凹槽(15)为一端开口的腔体,所述动力磁铁(16)设于凹槽(15)内,动力磁铁(16)设于三相线圈(18)外侧;
所述免接触式涌流携带型吸附清理机构(20)包括波动冲击机构(21)、涌流发生机构(29)和上升气流过滤机构(33),所述波动冲击机构(21)设于框架(3)远离旋转电机(6)的一端,所述涌流发生机构(29)设于辊筒(40)与波动冲击机构(21)之间的框架(3)内壁,所述上升气流过滤机构(33)设于涌流发生机构(29)上方的框架(3)上壁;
所述波动冲击机构(21)包括动力箱(22)、脉冲发生器(23)、静电消除器(24)、动力管(25)、环形分流管(26)、冲击管(27)和收卷槽(28);
所述动力箱(22)设于底板(1)上壁,所述脉冲发生器(23)设于动力箱(22)侧壁,脉冲发生器(23)动力端贯穿设于动力箱(22)内壁,所述静电消除器(24)设于动力箱(22)侧壁,静电消除器(24)动力端贯穿设于动力箱(22)内壁,所述动力管(25)对称设于动力箱(22)远离旋转电机(6)的一侧,动力管(25)连通设于动力箱(22),所述收卷槽(28)设于框架(3)远离旋转电机(6)的一侧,收卷槽(28)为贯通设置,所述环形分流管(26)贯穿设于框架(3)靠近收卷槽(28)的一端,所述冲击管(27)多组贯穿框架(3)连通设于收卷槽(28)与环形分流管(26)之间,所述动力管(25)远离动力箱(22)的一端贯穿框架(3)连通设于环形分流管(26)侧壁;
所述涌流发生机构(29)包括热气箱(30)、加热铁棒(31)和加热线圈(32),所述热气箱(30)设于框架(3)内壁,所述热气箱(30)为上端开口的腔体,所述加热铁棒(31)多组设于热气箱(30)之间,所述加热线圈(32)设于加热铁棒(31)外侧的热气箱(30)之间;
所述上升气流过滤机构(33)包括通气罩(34)、支撑柱(35)、过滤铁棒(36)、过滤线圈(37)和通气口(38),所述支撑柱(35)对称设于框架(3)上壁两端,所述通气罩(34)设于支撑柱(35)远离框架(3)的一侧,所述通气罩(34)为下端开口的腔体,所述过滤铁棒(36)对称设于通气罩(34)内壁,所述过滤线圈(37)设于过滤铁棒(36)外侧的通气罩(34)内壁,所述通气口(38)多组设于通气罩(34)上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和盛矿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和盛矿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092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设备及健康数据归属识别方法
- 下一篇:研磨设备用加料装置及研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