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专门用于RFT轮胎胎面的橡胶组合物、混炼方法和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24616.2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63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发明(设计)人: | 陈生;项鹏亮;白浩;任福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06 | 分类号: | C08L9/06;C08L9/00;C08K7/26;C08K3/04;C08K3/06;C08K5/548;B29B7/00;B29B7/88;B60C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恒翌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98 | 代理人: | 柯奇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专门 用于 rft 轮胎 橡胶 组合 混炼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轮胎制造新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专门用于RFT轮胎胎面的橡胶组合物、混炼方法和轮胎。本发明针对胎面配方的橡胶体系和填料体系,以及配方的硫化体系入手,使用非改性溶聚丁苯橡胶为配方主体,填料以低滚动阻力的高分散、超高比表白炭黑为主,同时改进硫化体系,调整配方中单、双和多硫键比例,最终在保证轮胎低的滚动阻力的同时达到磨耗性能提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制造新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专门用于RFT轮胎胎面的橡胶组合物、混炼方法和轮胎。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对车辆的安全性能要求也随之提高,据统计,每年车辆发生的重大交通事故中,由于轮胎爆胎而造成车主死亡的占50%以上。这是由于车辆在高速行驶时轮胎突然爆炸,由于轮胎突然失压,轿车的四个轮子会失去平衡,车辆的方向盘和方向会失去控制,从而导致车辆翻车,进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为了避免以上事故的发生,近年来一种含有支撑胶结构的新型轮胎应运而生,这种轮胎又称为“零压轮胎”,其英文是run flat tire(RFT轮胎),意为瘪了还能走的轮胎,轮胎界习惯直译为“缺气保用轮胎”。
普通轮胎遭到外物刺扎后,先是很快漏气,接着发生胎侧下塌,胎圈脱离轮辋,轻则无法继续行驶,重则导致车辆倾覆。与之相比,RFT轮胎在遭到刺扎后,由于存在支撑胶结构,轮胎能够保持行驶轮廓,胎圈依然固定在轮辋上,从而保证汽车能够长时间或者暂时稳定行驶。汽车装上这种轮胎后,不但安全性能大大提高,而且不再需要携带备用轮胎。
由于支撑胶需要高硬度特性,需要填充较高份数的炭黑填料,导致支撑胶的生热较高; RFT轮胎厚的胎侧支撑胶也导致了轮胎的重量大幅上升,以225/45R17为例,普通轮胎重量一般在10.0kg,而RFT轮胎则在11.5kg左右,上升幅度高达15%,这一系列因素导致RFT轮胎的滚动阻力居高不下,现在市面上销售的RFT轮胎滚动阻力标签一般以E级居多,部分甚至达到了F级,只有少部分为C级。
由于RFT轮胎的胎侧支撑胶厚度较厚,而橡胶又是热的不良导体,因此RFT轮胎需要长时间的硫化,硫化时间是普通轮胎的两倍以上,这造成了胎面胶配方过硫严重,物理性能、磨耗性能急剧下降;同时由于RFT轮胎胎侧支撑胶模量高、硬度高,在苛刻路面通过异物障碍时胎侧几乎不怎么产生形变,这造成了胎面形变量加大,由异物产生的形变能量几乎都要由胎面吸收,这一系列原因造成了RFT轮胎磨耗下降,而要提升磨好的最好方式是增加填料的使用量,这不可避免的造成轮胎滚动阻力的上升,而RFT轮胎由于结构的特殊性,滚动阻力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如果再次增加滚动阻力,会面临标签法降级甚至脱标的风险。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针对胎面配方的橡胶体系和填料体系,以及配方的硫化体系入手,使用非改性溶聚丁苯橡胶为配方主体,填料以低滚动阻力的高分散、超高比表白炭黑为主,同时改进硫化体系,调整配方中单、双和多硫键比例,最终在保证轮胎低的滚动阻力的同时达到磨耗性能提升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轮胎胎面的橡胶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橡胶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由包括以下原材料混炼而成:
溶聚丁苯橡胶,100份;
改性液体顺丁橡胶,5.0-15.0份;
液体顺丁橡胶,5.0-15.0份;
白炭黑,100.0-140.0份;
炭黑,0.5-20.0份;
硅烷偶联剂,15.0-21.0份;
抗湿滑树脂,40.0-50.0份;
白炭黑分散剂,3.0-8.0份;
硫磺,0.5-1.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46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