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计及直流调制的风电并网消纳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25236.0 | 申请日: | 202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064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董宸;刘盼盼;韩青青;邰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东博智慧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46 | 分类号: | H02J3/46;H02J3/28 |
代理公司: | 南京鑫之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10 | 代理人: | 姚兰兰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调制 并网 方法 | ||
1.一种计及直流调制的风电并网消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基于直流调制运行特性,以“源-网-储”系统综合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含风电、火电、直流调制以及储能系统的“源-网-储”协调互动模型;
步骤2,基于风电波动特性,确定“源-网-储”协调互动的风电并网消纳策略;
步骤3,根据线性规划单纯形算法对“源-网-储”协调互动模型进行求解;
步骤4,基于求解结果,输出最优风电消纳策略,用于供调度人员参考;
步骤1中,构建的“源-网-储”协调互动模型的目标函数为:
(1)
式中,为总的优化时间,为火电机组数量,为第台火电机组发电成本,为火电机组在时刻的发电功率,为负荷节点数,为失负荷成本,为负荷在时刻的失负荷功率;为弃风惩罚成本,为时刻风电的弃风功率,为储能运行成本,为时刻储能的充电功率,为时刻储能的放电功率,为直流调制成本,为直流不调制时馈入的功率,为时刻直流输入功率, 为火电机组爬坡成本系数,为时刻的负荷功率,为时刻的风电发电功率;
系统有功功率要满足平衡条件,公式如下:
(2)
式中为时刻的风电消纳功率, 为时刻的负荷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及直流调制的风电并网消纳方法,其特征在于:
直流调制的约束公式如下:
(3)
式中,最大调制功率,最小调制功率;
风力发电约束包括风电爬坡约束和风电弃风约束,公式如下:
(4)
式中为风电爬坡率,、分别为风电最小、最大爬坡率,为时刻两个风电功率间的时间间隔,为时刻风电出力;
风电渗透率取周期内风电消纳功率实际出力与周期内总负荷比值,公式如下:
(5);
储能约束包括储能功率约束、储能荷电率约束以及储能容量约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及直流调制的风电并网消纳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能功率约束公式如下:
(6)
式中为储能最大充电功率,为储能最大放电功率;
所述储能荷电约束公式如下:
(7)
式中、为储能最大、最小荷电率,为储能系统初始荷电率,为储能容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及直流调制的风电并网消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容量的约束公式如下:
(8)
式中,、分别为储能容量上限和储能容量下限,为时间间隔,,分别为储能放电与充电的效率;
火电机组约束包括运行约束和爬坡约束,公式如下:
(9)
式中为第台火电机组出力下限,为第台火电机组出力上限, 为第台火电机组下爬坡率极限值, 为第台火电机组上爬坡率极限值;
失负荷约束公式如下:
(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及直流调制的风电并网消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容量上限取值为100%的额定容量,所述储能容量下限取值为10%的额定容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及直流调制的风电并网消纳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源-网-储”协调互动的风电并网消纳策略具体为:
a,当并网风电在设定的范围内波动,,未出现爬坡事件时,由系统常规火电机组和储能系统进行调节、对并网风电进行消纳,此时直流调制不动作;
b,在并网风电出力大幅下降,即风电出力下降导致的爬坡率 变化大于所有发电机爬坡率之和,,需要提高电网整体发电量时,先由常规火电机组和储能机组调节,增加火电机组发电功率、储能放电功率;当火电机组上爬坡率达到极限,储能放电功率达到极限值,而仍然不能平衡电网功率时,直流调制开始动作,增加电网馈入功率,减小失负荷量;
c,在并网风电出力大幅上升,即风电出力上升导致的爬坡率 变化大于所有发电机爬坡率之和,,需要减小电网整体发电量时,先由常规火电机组和储能机组调节,减小火电机组发电功率,储能开始充电运行;当火电机组上爬坡率达到极限,储能充电功率达到极限值,但仍然不能平衡电网功率出现风电爬坡事件时,直流调制动作,减小电网馈入功率,增加风电消纳功率;
d,在风电功率出现急剧波动,超过阈值时,需要快速平衡电网功率,而火电机组和储能系统来不及动作时,利用直流调制的快速调节能力,对电网整体功率进行快速平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东博智慧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东博智慧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523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