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齐考诺肽纳米微针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25336.3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507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郑稳生;宋开超;张秀立;张宇佳;谭晓川;郝玉梅;孟雅;乔培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8/17 | 分类号: | A61K38/17;A61K9/00;A61K47/24;A61K47/10;A61K47/46;A61K47/32;A61K47/34;A61K47/36;A61P29/00;B82Y5/00;B82Y40/00;A61M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5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齐考诺肽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齐考诺肽纳米微针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得到的齐考诺肽纳米微针给药系统,可直接贴敷于皮肤表面,微针刺破皮肤角质层,将齐考诺肽递送入血以发挥药效,改变齐考诺肽仅能鞘内注射的临床现状,同时纳米微针的特点可以使齐考诺肽长时间均匀入血吸收,可以实现长效止痛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属于药物制剂领域,设计一种微针,特别涉及一种齐考诺肽纳米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疼痛是持续性疼痛,一般特指疼痛周期超过一个月以上,是许多病症伴生的影响机体生理、心理健康的症状。目前,患有慢性疼痛的患者数量逐步攀升,临床的治疗手段有限,已成为困扰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因此被人成为不死的癌症。当常规止疼不能控制时,可以通过种植泵经鞘内注射镇痛药物例如齐考诺肽等进行治疗。
齐考诺肽是一种源自锥蜗牛的神经毒性肽,包含25个氨基酸和三个二硫键。用于治疗不能耐受或对如鞘内注射吗啡和全身镇痛药等的其他治疗方法反应不佳的严重慢性疼痛患者。齐考诺肽通过抑制参与伤害性信号传导的N型钙离子通道,其确切的机制尚未阐明。在机体中,疼痛信号的传递主要通过脊髓背角神经递质受体调节,而钙离子的内流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神经元兴奋性的调节以及次级神经递质的释放。N型钙离子通道在神经系统中广泛存在,几乎遍布于整个神经系统与神经系统组织,在脊髓背角中集中分布。齐考诺肽则可以选择性作用于遍布于神经系统中树突、轴突的终末支上的N型钙离子通道,抑制刺激的传入,以达到缓解、治疗慢性疼痛的作用。
齐考诺肽最早以“Prialt”的名称于2004年12月28日获得FDA批准上市,由TerseraTherapeuticsLlc销售。迄今为止,齐考诺肽仍是唯一一种被FDA批准使用的钙通道阻断肽,并且目前所上市的所有制剂均采用鞘内注射的给药方式。鞘内注射由于其治疗方式和操作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依从性极低,整个治疗过程需要专门人员进行,注射过程繁琐,且容易对患者产生创面以及注射恐惧,以及鞘内注射还有可能引发部分注射并发症,特别的,对于慢性疼痛的等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需要定期进行给药,更需要一种简单、安全、高效、依从性高的给药手段。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慢性疼痛治疗的齐考诺肽纳米微针,还提出一种用于慢性疼痛治疗的齐考诺肽纳米微针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慢性疼痛治疗的齐考诺肽的纳米微针,其特征在于:纳米微针的活性物质是齐考诺肽,纳米微针由含有包载修饰后的齐考诺肽的水凝胶前驱体溶液固化制得;其特征还在于:纳米微针中用于包载活性物质的材料选自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卵磷脂、大豆磷脂、脑磷脂、人工合成磷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纳米微针中用于修饰包载活性物质后的微粒的材料选自冰片、麝香、苏合香、安息香中的一种或多种;纳米微针中水凝胶前驱体材料选自聚乙烯醇(PVA)、聚乳酸(PL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透明质酸、壳聚糖、果胶、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慢性疼痛治疗的齐考诺肽纳米微针,还具有以下特征:所述齐考诺肽在水凝胶前驱体溶液中的终浓度为20~50mg/mL。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慢性疼痛治疗的齐考诺肽纳米微针,还具有以下特征:其中,所述微针的基底厚度为500μm~1mm,针体高度为400μm~1000μm,针底直径为20~400μm;方形微针的基底边长尺寸为1.2~15cm,圆形微针的基底直径尺寸为1.5~15cm。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慢性疼痛治疗的齐考诺肽纳米微针,还具有以下特征:其中,所述微针刻有垂直交叉的易分割划线,将微针平均分为4份。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用于慢性疼痛治疗的齐考诺肽纳米微针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制备纳米微针尺寸的纳米微针模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53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