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然竹子制成的绿色环保无毒保温杯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25552.8 | 申请日: | 2021-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76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凌启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启瑞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4400 福建省漳平***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 竹子 制成 绿色 环保 无毒 保温杯 | ||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天然竹子经加工制作而成绿色环保安全无毒的保温杯,如图整个杯体包括内胆均由竹子加工而成,经加工后内胆与杯主体有空隙,能作为保温的真空腔,经抽真空后,达到保温的效果,能给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饮用器皿,也能让消费者通过肉眼就能直接判断出产品的天然无毒的本质,尽力避免了消费者因无法用肉眼辨别而购买到不合格的保温杯,让家人,尤其是儿童受到有害物质的伤害,并能让农村的农产品深加工提高档次,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竹子制成的绿色环保无毒保温杯,是一种保温的饮用器皿,属农产品深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在保温杯广泛应用于人们作为饮用器皿的现实中,由于制作的保温杯所应用的材料繁多,由塑料的,不锈钢的,紫砂的,产品虽然花样繁琐,但是有一大部分因使用材料质量原因,有一部分都不能作为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面对这种现实,经反复研究并制作出一种能让使用此杯的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出绿色环保无毒的竹子制成的保温杯,减少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身受“毒水杯”的危害,本发明保障人们对保温饮用器皿无毒无害的需求与愿望。
附图说明:为了能够准确说明本发明的原理,用了一幅图(图1)作为发明内容的说明,阐述其具体的构造以及相关联的技术,达到本发明的实施目标,图1 是说明书中保温杯的具体构造示图,用阿拉伯数字标示。
本发明内容:
一、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a)一种利用天然的竹子经选材制胚,高温蒸煮,脱糖,定型,除味,干燥后的竹子胚体材料制作成保温杯,图1是说明书中保温杯的具体构造标示图,用阿拉伯数字标示。
b)杯体分为内胆1和外杯体2组成,内胆3和外杯体4都留有竹节作为内胆和外杯体的底,将外杯体竹筒内壁用车床将其车掉一部分,即扩大外杯体的内腔,内胆则是将其外壁用车床车掉一部分,并留有内胆5与外杯体6对接的端面,使外杯体与内胆存在一定的空隙7,为密闭的腔体作为保温腔。
c)杯体组合前对外杯体的内壁8,内胆的外壁9进行植物胶液涂抹晾干,防止竹子杯体因干湿不均匀产生的易开裂现象的发生。
d)杯体组合前对外杯体与内胆10的空隙处包垫上一层适量的无毒无味的薄片保温材料棉花或食品级的材料,这样使得抽真空的保温杯保温性能更好。
e)在杯体的外杯体底部11钻开一个小孔直通外杯体与内胆之间的空隙为保温腔处,并预埋入一段小管,并密封后小管与杯体的结合部位,只留出一小段小管便于在整个杯体组合完成后对杯体的保温腔进行抽真空作业,抽真空完成后先阻断小管的通气功能并将小管压入小孔内并将其密封补平,保障不影响杯体的外观。
f)完成以上工艺制作程序后对杯体进行组合,用无毒无害的植物胶合剂将内胆套入杯外体并将内胆端面与外杯体端面12进行粘合。
g)杯盖13与杯主体14的结合,采取螺口结合,用车床车好相应的螺纹,让杯主体14螺纹与杯盖13螺纹,在使用时能容易打开和扭紧,由于竹子材料的车床加工精度无法非常严密,因此在杯主体与杯盖相接处,设有一圈食品等级密封垫圈15,防止杯体倾倒时杯内液体流出。
h)杯盖16也是用竹子做成的,用留有竹节的竹筒制作杯盖,并将竹节17作为杯盖内盖,在盖子的顶上再用一层竹制板材18作为杯盖外层的盖顶,这样杯盖也就有了双层的保温效果,在盖顶安装一个镶嵌式温度计19,可让消费者能够知道杯内液体的温度,这样可警示消费者饮用时注意并防止烫伤。
i)另一种加工方式,就是将杯主体用机械将杯体壁沿着杯体壁中间层一圈作圆形掏空,形成内胆,外杯体,中间层因被掏空形成空隙,再将杯底密封一圈高度1.5公分,杯底密封圈层设置一小管,待密封材料干燥后,就可进行抽真空作业,抽完后将小管封闭,将小管埋入杯底,补平杯底,加工过程完成。
二、本发明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启瑞,未经凌启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55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