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乘员保护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27405.4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0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廖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建荣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6 | 分类号: | B60R21/0136;B60N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3 | 代理人: | 卓霖;张春媛 |
地址: | 中国香港九龙荔枝角美孚***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乘员 保护 系统 | ||
本文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乘员保护系统。该乘员保护系统在具有车轮布置和驱动组件的车辆中实施。该乘员保护系统包括多个碰撞检测传感器、处理器、翻车预防子系统和损伤最小化子系统。处理器配置成接收来自多个碰撞检测传感器的信号以确定潜在的碰撞方向。翻车预防子系统能够执行,以通过根据潜在的碰撞方向控制两个远端车轮以相反的方式旋转,来最小化车辆翻车的机会。损伤最小化子系统能够执行,以通过调节座椅靠背倾斜角度和座椅位置,来最小化安全气囊造成损伤的机会。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乘员保护系统。更具体地说,本公开涉及一种在预测会发生碰撞时保护乘员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诸如汽车之类的车辆中,安全气囊通常用于减轻事故发生时的影响。安全气囊瞬间充气,形成缓冲,以防止和尽量减少对车辆乘员的损伤。安全气囊可以安装在乘客周围的不同位置。
安全气囊在碰撞中可以无可争议地拯救生命。然而,安全气囊的充气速度非常快,快速充气产生的力可能会导致乘员的软组织损伤、胸痛、胸部挫伤、手腕损伤、耳部创伤,甚至手指、面部、下巴和鼻子骨折。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眼睛损伤,造成暂时或永久失明。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乘员没有系安全带,安全气囊造成损伤的可能性会增加。这种与安全气囊展开相关的损伤并不罕见,应在车辆中实施相应的措施来防止或至少减少负面影响。
另一种危险情况与发生碰撞时的车辆翻车有关。特别是,当车辆被另一移动物体从侧面撞击时,车辆可能很容易翻倒。这对车辆的乘员特别危险,可能会造成严重损伤。
鉴于这些缺陷,需要一种乘员保护系统,该系统寻求至少解决上述问题中的一部分。此外,结合附图和本公开背景,根据随后的详细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其他理想的特征和特性将变得很明显。
发明内容
本文提供的是用于车辆的乘员保护系统。本发明的目的是使安全气囊的展开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小化,并且也使翻车的机会最小化。
根据本公开的某些实施方式,乘员保护系统实施在具有车轮布置和驱动组件的车辆中。该乘员保护系统包括多个碰撞检测传感器、处理器、翻车预防子系统和损伤最小化子系统。处理器配置成接收来自多个碰撞检测传感器的信号以确定潜在的碰撞方向。翻车预防子系统能够执行,用于通过根据所述潜在的碰撞方向控制两个远端车轮以相反的方式旋转,来使车辆的翻车降到最低。损伤最小化子系统能够执行,用于通过调节座椅靠背倾斜角度和座椅位置来最小化安全气囊造成的损伤的机会。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翻车预防子系统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所述两个远端车轮中的第一车轮,并且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所述两个远端车轮中的第二车轮,以使车辆的翻车降到最低。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所述翻车预防子系统通过致动连接到所述车轮布置的高度调节器来降低所述车辆,从而使车辆的翻车降到最低。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所述翻车预防子系统控制两个近端车轮的所述高度调节器从所述潜在的碰撞方向降到更低的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所述高度调节器包括第一活塞和第一电磁线性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电磁线性致动器能够由所述翻车预防子系统控制,以缩回所述第一活塞来进行高速压缩。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所述高度调节器包括支柱,该支柱配置成抵抗所述第一电磁线性致动器的线性压缩。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所述损伤最小化子系统包括能够沿纵向长度移动的第二电磁线性致动器,用于将汽车座椅拉离所述安全气囊。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所述损伤最小化子系统包括座椅倾斜装置和安全带收紧器,该座椅倾斜装置配置成将所述座椅靠背沿向后的方向倾斜,该安全带收紧器用于对安全带施加增加的张力。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所述多个碰撞检测传感器包括选自激光雷达传感器、雷达和照相机组成的组的物体检测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建荣,未经廖建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74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