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28319.5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33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谢亚辉;赖国昌;王志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杨永恒 |
地址: | 3611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电路 显示 面板 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驱动电路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线输出的第一数据信号时,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号调整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导通状态;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接收所述第二数据线输出的第一数据信号时,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信号调整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导通状态;在第一帧刷新周期,所述第一数据线和所述第二数据线交替输出第一数据信号。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使得两个控制单元内的晶体管保持动态夹压状态,避免了驱动晶体管长时间处于单向夹压状态而导致器件特性发生漂移,延长了驱动电路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Mini LED(Mini Light-emitting diode,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cro LED(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微米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通常采用晶体管与发光器件串联,控制发光器件进行发光。
然而,在晶体管导通以使发光器件发光时,晶体管的栅极保持高电位,源极、漏极则保持低电位,从而使得晶体管在工作状态下处于单向夹压状态。在晶体管长时间处于单向夹压状态时,容易导致器件特性漂移,使得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和发光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能够解决现有的驱动电路中晶体管处于单向夹压而发生特性漂移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包括:
第一控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通过发光器件与第一电源信号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信号连接,第一控制单元的数据信号端与第一数据线连接,第一控制单元的扫描信号端与扫描信号线连接;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接收第一数据线输出的第一数据信号时,根据第一数据信号调整第一晶体管的导通状态;
第二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包括第二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通过发光器件与第一电源信号连接,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信号连接,第二控制单元的数据信号端与第二数据线连接,第二控制单元的扫描信号端与扫描信号线连接;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接收第二数据线输出的第一数据信号时,根据第一数据信号调整第二晶体管的导通状态;
在第一帧刷新周期,第一数据线和第二数据线交替输出第一数据信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
多个发光器件,多个发光器件为M*N阵列排布;
多个驱动电路,多个驱动电路分别与多个发光器件对应连接,驱动电路为如上的驱动电路;
M条扫描信号线,同一行的驱动电路的两个扫描信号端与对应的同一扫描信号线连接;
2N条数据信号线,同一列的驱动电路的两个数据信号端分别与对应的两条数据信号线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包括如上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通过设置两个控制单元,分别通过两个控制单元中的两个晶体管与发光器件连通,两个晶体管均能够控制发光器件进行发光。在第一帧刷新周期内,两条数据线交替输出第一数据信号,在一个循环周期内采用其中一个控制单元驱动发光器件30进行发光,下一个循环周期则采用另一个控制单元驱动发光器件30进行发光。在控制单元的驱动晶体管在驱动发光状态与不驱动发光状态之间进行来回切换时,驱动晶体管的夹压状态也在正向夹压与负向夹压之间进行切换,从而使得两个控制单元内的驱动晶体管均保持动态夹压状态,避免了驱动晶体管长时间处于单向夹压状态而导致器件特性发生漂移,延长了驱动电路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83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