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功能多元化的立体排水沟渠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28351.3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9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李丹;钱晓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5/00 | 分类号: | E02B5/00;E02B5/08;E02B11/00;A01G9/02;C02F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孙盟盟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能 多元化 立体 排水 沟渠 | ||
本发明属于农田面源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功能多元化的立体排水沟渠。依托自然排水沟渠建设,包括支撑杆,若干所述支撑杆对称铺设在自然排水沟渠的两侧坡面上且沿坡面的坡度方向设置,同一坡面上支撑杆顶端设置有垂直于自然排水沟渠坡度方向设置的滑轨,所述自然排水沟渠两侧的滑轨之间滑动安装有种植模块组,所述自然排水沟渠的底部设置有净化回收模块组。本发明依托自然排水沟渠进行建设,利用支撑杆及滑轨构成框架,上方滑动安装种植模块组,增加了种植产量,下方铺设净化回收模块组,可以对农田排水中的营养元素进行回收和净化,起到了增效种植和资源净化回收的综合效应,同时还可以改善周边河湖水环境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田面源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功能多元化的立体排水沟渠。
背景技术
在农业种植中,为提高作物产量往往需要保证充足灌溉,施用大量甚至过量的化肥农药,然而灌溉后剩余的水需要进行排除,这样才有利于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等关系,目前的农田排水沟用于防止暴雨季节发生涝灾导致作物减产带来经济损失,主要功能在于农田日常排水。而农田排水中未被充分利用的氮、磷、农药等随农田排水或暴雨径流经排水沟汇入河流湖泊,或在排水沟内土壤渗滤到地下,造成水体生态环境污染,成为农业面源污染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近几年对工业污染源、生活源整治力度加大,城镇污水厂、排水管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收集设施建设愈加完善,污水处理能力日益提高,如此使农业排水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越发显著,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将成为下一阶段污染攻坚的重点。
目前,减少农业种植业面源污染的措施和技术主要包括源头减量和末端治理。源头措施主要包括:种植业态调整、规模化种植、土地休耕、节水灌溉、农药化肥减量施用、测土施肥、绿色种植、专业化种植服务体系和标准等。末端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湿地、生态沟渠、缓冲带和水陆交错带等。近五年公开的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专利主要有:农业面源污染的处理方法及装置(CN202010806952)、一种用于农业面源污染处理的新型生态沟渠(CN202010682126)、一种土壤对面源污染净化分析装置(CN201920175403)、一种局部深水生态沟渠处理农田面源污染水体的方法 (CN201911394819)、一种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旱地土壤渗滤系统及方法(CN201711311031)、基于水肥高效管理的面源污染控制系统(CN201710749649)、一种应用生物炭与硝化抑制剂减缓农业面源污染的方法(CN201610032336)、一种水稻种植区农业面源污染生态治理方法 (CN201610019955)。
然而换个角度来看,农田排水中的氮、磷、钾是作物种植必需的营养元素,未被利用的农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再利用。因此,亟需一种既能满足农业生产施肥灌溉要求,保证粮食民生底线;又能强化绿色导向,改善农村河湖水系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同时还能推动资源回收的多功能排水沟渠。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能多元化的立体排水沟渠,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功能多元化的立体排水沟渠,依托自然排水沟渠建设,包括支撑杆,若干所述支撑杆对称铺设在自然排水沟渠的两侧坡面上且沿坡面的坡度方向设置,同一坡面上支撑杆顶端设置有垂直于自然排水沟渠坡度方向设置的滑轨,所述自然排水沟渠两侧的滑轨之间滑动安装有种植模块组,所述自然排水沟渠的底部设置有净化回收模块组。
进一步的,所述种植模块组包括若干个种植模块单体,所述种植模块单体包括作物箱支撑网篮和作物种植网箱,所述作物箱支撑网篮的两侧设置有两折边沿,所述两折边沿内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滑动安装在滑轨内。
进一步的,所述滑轨设置在自然排水沟渠坡面上距离坡面顶部10-20cm的位置,所述滑轨的长度与自然排水沟渠的长度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83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