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河沉管浮运安装作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29100.7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94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潘伟;刘德进;张乃受;苏长玺;鞠鹏;冯甲鑫;王翔;徐善忠;王明玉;王传鹏;岳远征;管泽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73 | 分类号: | E02D29/073;B63B35/00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张玲 |
地址: | 300461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河 沉管浮运 安装 作业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沉管隧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河沉管浮运安装作业方法。该作业方法包括:将待浮运安装的沉管绞移出坞;组装浮运安装驳;将浮运安装驳绞移至跨于沉管上方并与其连接;浮体内灌水,并对吊点施加预紧力,以使浮箱压紧沉管顶面,绞移浮运安装驳以将沉管浮运至待安装位置;将浮体内的水排出,向沉管内加压载水至使其负浮力达到预定值,此时浮箱入水提供浮力;然后沉放沉管进行对接安装。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内河沉管作业的运输安装设备调度不便以及横梁不入水导致设备在沉管施工过程中稳性差的问题,通过装配式的浮运安装驳的使用,便于进行施工调度和现场组装,提高浮运安装驳在沉管施工过程中的稳性,进而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沉管隧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河沉管浮运安装作业方法。
背景技术
沉管隧道是目前跨海、跨河隧道常用的结构形式。对城市内河隧道而言,沉管隧道与水域两岸道路衔接更灵活,可大大节约城区土地资源,推广意义大。但内河往往河道窄、水深浅,沉管的浮运沉放难度较大;而目前用于内河沉管作业的运输安装设备较少,大多为一横梁连接两侧驳船的结构形式,施工时需整体拖带至现场,调度不便;另外,在沉管施工过程中,现有运输安装设备仅依靠两侧驳船提供浮力,而两驳船之间的横梁并不入水,因而横梁受力较大、运输安装设备在沉管施工过程中的稳性较差,内河沉管施工时的作业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河沉管浮运安装作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沉管就位:将待浮运安装的沉管绞移出坞,移至二次舾装区;
浮运安装驳组装:包括两个子浮运安装驳的组装,每一子浮运安装驳的组装进一步包括:将多个子桁架依次连接为主桁架,将两个浮体分别连接于主桁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底面,将至少一个浮箱焊接于两个浮体之间的主桁架的底面;在主桁架的顶面安装甲板,在甲板上安装用于连接沉管的吊装设备;
沉管装载:将浮运安装驳分别绞移至跨于沉管上方,将吊装设备连接于沉管上的吊点;
沉管浮运:向浮体内灌水,直至使浮箱贴靠沉管的顶面;继续向浮体内灌水,同时利用吊装设备对吊点施加预紧力,以使浮箱压紧沉管的顶面;绞移浮运安装驳以将沉管浮运至待安装位置;
沉管安装:首先将浮体内的水完全排出,向沉管内加压载水,直至使沉管的负浮力达到一预定值,此时浮箱入水提供浮力;然后利用吊装设备沉放沉管,进行沉管的对接安装。
本技术方案通过装配式的浮运安装驳的使用,方便根据内河沉管施工需求进行浮运安装驳各组件的施工调度和现场组装;通过在沉管浮运时采用浮体内加载水和对吊点施加预紧力的作业方式,确保沉管与浮运安装驳连为一体、二者之间不发生相对运动,进而实现沉管浮运的稳性;通过在沉管沉放时采用浮箱入水的作业方式,提高沉管沉放时浮运安装驳的稳性,进而提高作业效率。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沉管移绞出坞前,对沉管进行水密试验以确保其密闭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浮运安装驳组装步骤中,每一子浮运安装驳组装时,根据沉管的宽度确定子桁架的数量,将多个子桁架依次可拆装连接为主桁架,并使两个浮体的间距大于沉管的宽度。该技术方案能够根据不同型号沉管的宽度,进行浮运安装驳的优化组装,实现浮运安装驳的模块化设计和应用,便于施工调度,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作业效率。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浮运安装驳组装步骤中,在两个子浮运安装驳的两个主桁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之间分别连接一连接桁架,在两个连接桁架之间连接加强桁架,连接桁架和加强桁架由多个子桁架可拆装连接而成。该技术方案通过连接桁架和加强桁架的设置,将两个子浮运安装驳装配到一起,因而可减少浮运安装驳所需的系泊绞车数量,更易于调节浮运安装驳的平面位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291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