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户身份的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31216.4 | 申请日: | 202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9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尊杰;王健;徐锐;刘通;吴保青;郑义;槐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67/1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苏培华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户 身份 验证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身份的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用户向第二用户发送的通信请求;所述通信请求包括第一用户的第一号码;根据所述第一号码获取对应的第一用户身份凭证;将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凭证中的用户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以使在所述第二用户的终端设备显示所述用户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基于非同质化代币,可以生成包含用户号码和用户信息的不可篡改的、唯一的用户身份凭证,当用户进行通话时,可以在用户设备中显示用户身份凭证信息,使用户在恶意行为实施之前就可以得到异常用户的真实身份信息,从而防止异常用户冒用身份等恶意行为的实施,实现信息安全防护的可靠性和前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户身份的验证方法、一种用户身份的验证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处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阶段,但随着信息时代的爆炸,信息安全面临着一项又一项的挑战。
现有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多采用各种传感器识别、内容识别及大数据分析后期打标进行用户信息的标记和提示,这些方式存在很高的误报率,并且无法保证判断的可靠性及不可篡改性。通过大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统计,然后打标的方式虽然可以降低一些误报率,但其存在用户身份判定的滞后性,需要具有一定的数据基础才能进行分析判别,而此时,可能异常用户已经发生多次恶意行为事实,对人民财产产生了侵害行为,同时,也并不能保证判定信息的唯一、不可篡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是提供一种用户身份的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信息安全技术误报率高、身份验证滞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户身份的验证方法,应用于业务平台,所述业务平台中保存有用户对应的用户身份凭证,所述用户具有对应的号码和用户信息,所述用户身份凭证为根据所述用户的号码和所述用户信息在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生成,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用户向第二用户发送的通信请求;所述通信请求包括第一用户的第一号码;
根据所述第一号码获取对应的第一用户身份凭证;
将所述第一用户身份凭证中的用户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以使在所述第二用户的终端设备显示所述用户信息。
可选地,所述用户身份凭证生成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的用户信息;
从用户信息认证系统中获取所述用户对应的认证用户信息;
若所述用户信息与所述认证用户信息匹配,则确定所述用户信息为合法用户信息;
若所述用户信息与所述认证用户信息不匹配,则向所述用户提示错误信息。
可选地,所述用户身份凭证为根据所述用户的号码和所述用户信息在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生成,包括:
将所述号码和所述合法用户信息进行绑定,得到绑定信息;
将所述绑定信息上传至所述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以使所述非同质化代币区块链根据所述绑定信息生成用户身份凭证。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到所述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用户发送的举报信息;
根据所述举报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用户是否为异常用户;所述举报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号码;
将所述异常用户对应的用户身份凭证标记为异常用户身份凭证。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举报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用户是否为异常用户,包括:
从所述举报信息中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第一号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312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