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利水电工程拦漂用的防沉没浮体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35492.8 | 申请日: | 202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15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徐炜镕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炜镕 |
主分类号: | E02B15/08 | 分类号: | E02B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3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利水电工程 拦漂用 沉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利水电工程拦漂用的防沉没浮体,包括多个呈等间距设置的漂浮座,任意两个相互靠近的所述漂浮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固定链条,多个所述漂浮座上均设有拦截装置,所述拦截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漂浮座一侧壁上的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呈相互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固定板均位于漂浮座的一侧设置,两个所述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转动槽,两个所述转动槽呈相互远离设置,两个所述转动槽内共同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动块。本发明可以在用户拉动操作绳索时将拦截网板展开,继而使得多个拦截网板配合多个漂浮座将漂浮物拉动到岸边处理,不再需要乘船工作,极大的有利于用户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利水电工程拦漂用的防沉没浮体。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中水域污染问题十分的严重,各种水域内都有大量的漂浮垃圾,这些垃圾的存在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当人们在水域上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时,这些漂浮的垃圾也会造成极大的干扰,使得水利水电工作无法正常的进行,为此需要使用到相应的拦漂用防沉没浮体。
现有的拦漂用防沉没浮体多为用绳索连接的漂浮桶,这种拦漂用防沉没浮体虽然可以顺利的拦截漂浮物,但是在对这些拦截后的拍哦分物进行处理时,就需要用户乘船进入水域处理,无法在用户收起拦漂用防沉没浮体时顺带完成漂浮物的收集工作,极大的不利于用户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水利水电工程拦漂用的防沉没浮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拦漂用的防沉没浮体,包括多个呈等间距设置的漂浮座,任意两个相互靠近的所述漂浮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固定链条,多个所述漂浮座上均设有拦截装置,所述拦截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漂浮座一侧壁上的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呈相互对称设置,两个所述固定板均位于漂浮座的一侧设置,两个所述固定板相互靠近的两个侧壁上均设有转动槽,两个所述转动槽呈相互远离设置,两个所述转动槽内共同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远离转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拦截网板,所述拦截网板呈L形设置,多个所述漂浮座上均设有控制装置。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漂浮座内的工作腔,所述工作腔靠近两个固定板设置,所述工作腔靠近两个固定板的一侧内部上设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正对拦截网板设置,所述工作腔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靠近滑动孔设置,所述控制板上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正对滑动孔设置,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滑动连接在滑动孔内设置,所述螺纹柱远离滑动孔的一侧壁上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内滑动连接有方形杆,所述方形杆远离方形槽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工作滑轮,所述工作腔远离滑动孔的一侧内壁上设有转动口,所述转动口正对工作滑轮设置,所述转动口内转动连接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口呈T形设置,所述转动座的形状与转动口呈匹配设置,所述转动座靠近工作滑轮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复位柱,所述复位柱固定连接在工作滑轮上设置,所述复位柱上套设有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复位柱上设置,所述扭转弹簧远离复位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工作腔的内壁上设置,所述工作滑轮上缠绕有工作绳,所述工作腔的一侧壁上设有绳索孔,所述绳索孔远离工作腔的一侧壁上设有密封孔,所述密封孔内滑动连接有密封杆,所述工作绳远离工作滑轮的一端贯穿绳索孔设置,所述工作绳远离工作滑轮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密封杆上设置,所述密封杆远离工作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拦截网板设置,多个所述连接柱远离多个密封杆的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操作绳索。
优选的,多个所述工作腔的上端侧壁上均设有开口,多个所述开口内均设有盖板,多个所述盖板远离多个工作腔的一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铰链,多个所述铰链均位于盖板的一侧设置,多个所述铰链远离多个盖板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多个漂浮座的外壁上设置,多个所述盖板远离多个铰链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扣,多个所述卡扣远离多个盖板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多个漂浮座的外壁上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炜镕,未经徐炜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354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空作业智能预警方法、装置和智能安全帽
- 下一篇:吡非尼酮杂质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