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36887.X | 申请日: | 202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7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干超;陈明峰;郑筱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国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43 | 分类号: | G01N33/543;G01N33/532;G01N33/57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程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42 | 代理人: | 王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招商街道科技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蛋白 质体 检测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组合物包括包被有甲胎蛋白抗体物质的磁珠以及包含标记物的凝集素;其中,所述甲胎蛋白抗体物质包括F(ab’)2片段、Fab’片段、Fab片段、Fv片段以及去糖基化修饰的甲胎蛋白抗体中的任意一种。本发明技术方案有效消除了抗体Fc片段糖基化造成的干扰,能够防止出现假阳性,实现快速、灵敏地检测AFP‑L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体外诊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甲胎蛋白(AFP)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肝癌辅助诊断血清标志物。但是早期肝癌AFP的检出率只有30%-40%,而且在肝脏良性疾病,特别是肝癌高危人群,如慢性肝炎、肝硬化中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AFP升高。其较低的特异性,对AFP轻度升高的肝癌和慢性肝病的鉴别诊断造成较大困难。
AFP是一种单链糖蛋白,根据其与小扁豆凝集素(Lens culinaris agglutinin,LCA)的亲和力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FP-L1、AFP-L2和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AFP-L1主要见于良性肝病,AFP-L2主要由卵黄囊产生并多见于孕妇,而AFP-L3主要来源于肝癌细胞,也被称为甲胎蛋白异质体。甲胎蛋白异质体对肝癌是高特异性的指标,特异性可达到95%以上,也是诊断肝癌特异性最强的肿瘤标记物。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于2005年批准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试剂和方法用于临床肝癌预警。
目前,用于甲胎蛋白异质体的检测方法有植物凝集素亲和层析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亲和印迹法、免疫电泳法、亲和离心柱法、化学发光法等。植物凝集素亲和层析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亲和印迹法等方法操作繁琐,耗时,步骤复杂,对操作人员素质要求高,无法实现高通量检测。亲和吸附离心管法同样采用手工操作,步骤繁琐,无法实现自动化,对配套试剂及设备要求多,且需要结合其他AFP检测试剂进行测定。日本和光μTASWako i30检测系统采用荧光电泳的方法,一次进样即可得出甲胎蛋白异质体百分比的结果,但是该方法系统复杂,试剂昂贵,临床使用成本高。化学发光法中,热景生物在其CN201510002936.3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可实现甲胎蛋白异质体的自动化检测的双磁珠系统,该双磁珠系统由分离磁珠和检测磁珠构成,其中分离磁珠利用LCA和甲胎蛋白异质体的亲和力从样本中分离出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系统则采用常规的双抗夹心的方法检测分离磁珠所分离的甲胎蛋白异质体。这种方法由于分离步骤的引入,且甲胎蛋白异质体分离步骤需要在37℃孵育20min,并进行清洗和洗脱,检测所需时间较长,且多一次分离环节,不利于提高整个检测的精密度。此外,目前市面上,还有其他基于抗体和LCA夹心法的检测试剂盒,但这些试剂盒在进行检测时普遍易产生假阳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旨在解决现有的基于抗体和LCA夹心法的检测方法存在的假阳性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组合物,所述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组合物包括包被有甲胎蛋白抗体物质的磁珠以及包含标记物的凝集素;
其中,所述甲胎蛋白抗体物质包括F(ab’)2片段、Fab’片段、Fab片段、Fv片段以及去糖基化修饰的甲胎蛋白抗体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地,所述磁珠包括羧基磁珠、氨基磁珠、环氧基磁珠以及甲苯磺酰基磁珠中的任意一种。
可选地,所述标记物包括吖啶酯。
可选地,所述凝集素包括小扁豆凝集素。
可选地,所述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组合物包括包被有F(ab’)2片段的羧基磁珠以及吖啶酯标记的小扁豆凝集素。
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试剂盒,所述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试剂盒包括如上文所述的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组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国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国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368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