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直流输电受端交流断面失电监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37499.3 | 申请日: | 202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36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杨永前;屠鹏;车松阳;王兴国;刘召杰;杜炤鑫;王书扬;程琪;于溯;谢洪平;刘亮;柏彬;黄涛;鲁东海;赵国栋;娄玥;王业;崔玉;任旭超;刘虎林;叶海;刘中平;章耀耀;桂强;韩俊;苏柏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东分部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H02J3/36;H02H7/2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蔡彭君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直流 输电 交流 断面 监测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直流输电受端交流断面失电监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属于直流输电技术领域。通过综合考虑受端联结变压器原边侧交流电压、交流电流以及受端换流站有功功率,有效避免了交流断面失电的误判;通过引入受端联结变压器原边侧交流电压的微分量,降低了交流电压有效值判断的阈值,进而加速了交流断面失电的判断。本发明为系统快速监测受端交流断面失电,第一时间采取故障保护措施提供了有利保障,方法简单,易于实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直流输电受端交流断面失电监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柔性直流输电受端交流断面失电监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较于常规直流输电系统,基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具有可同时调节有功、无功功率,无需无功补偿,不存在换相失败问题,可向无源系统供电等多个优势,是未来直流输电系统的发展方向。
然而,对于大功率运行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其受端换流站交流断面失电故障带来的过电压问题危害了系统的可靠运行。受端交流断面失电指受端换流站的交流出线异常断开,导致受端换流站无法送出功率的情况。由于在受端换流站交流断面失电后,盈余的有功功率会注入模块化多电平变流的子模块的电容中,进而直流侧会出现过电压;同时盈余功率也会注入交流滤波电容中,进而交流侧也会出现过电压。对于受端换流站交流断面失电故障,在接收到故障信号后,工程上采取设置最后断路器保护逻辑,闭锁换流站来确保系统可靠运行。
因此,为确保系统第一时间判别交流断面失电故障,采取保护措施,亟需研究一种受端换流站交流断面失电监测方法,在不误判的前提下加快故障的识别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柔性直流输电受端交流断面失电监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提高识别率并降低误判率。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受端交流断面失电监测方法,包括:
采集受端换流站联结变压器原边侧交流电压瞬时值Uac,并计算得到交流电压有效值Uac_RMS;
以预配置的周期计算交流电压有效值的导数Uac_RMS’,并与预配置的第一设定阈值(Uac_RMS’)th比较,若交流电压有效值的导数Uac_RMS’超过预配置的第一设定阈值(Uac_RMS’)th,则输出第一过程信号FLAGA为高电平,反之则输出第一过程信号FLAGA为低电平;
比较交流电压有效值Uac_RMS和预配置的第二设定阈值(Uac_RMS)th,若Uac_RMS超过(Uac_RMS)th,则输出第二过程信号FLAGB为高电平,反之则输出第二过程信号FLAGB为低电平;
将第一过程信号FLAGA作为时钟输入,在其为高电平的时钟窗口内捕捉第二过程信号FLAGB的上升沿并锁存,输出交流侧过电压信号第一标志位信号FLAG1为高电平,反之则输出第一标志位信号FLAG1为低电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东分部,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东分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374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催化涂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车辆智能运维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