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刺激-响应型双靶点DNA纳米治疗体系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39296.8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24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孙朋超;赵永星;张译;王肖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7088 | 分类号: | A61K31/7088;A61K47/26;A61P19/02;A61P29/00;B82Y5/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冉珊敏 |
地址: | 450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刺激 响应 型双靶点 dna 纳米 治疗 体系 及其 构建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一种纳米治疗体系,特别是指一种刺激‑响应型双靶点DNA纳米治疗体系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将三条单链直链DNA溶于体外缓冲盐溶液中,退火自组装形成具有三磷酸腺苷(ATP)响应的DNA纳米结构;95℃慢退火至4℃,完成双靶点DNA纳米治疗体系的构建。该DNA纳米治疗体系在生物体内ATP作用下解链后,分别作用不同的靶点,发挥治疗作用。本发明所构建的刺激‑响应型双靶点DNA纳米结构,制备方法简单,不仅可提高单独适配体的稳定性,还可以增强双靶点DNA纳米治疗体系的靶向性,主要通过调控细胞信号通路发挥生物治疗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一种纳米治疗体系,特别是指一种刺激-响应型双靶点DNA纳米治疗体系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核酸适配体是指单链RNA或从大量的寡核苷酸随机文库中筛选而来,具有高特异性、低免疫原性、易大规模合DNA分子,可通过折叠形成独特的二级或三级结构,并能够与靶分子特异性结合。适配体可通过SELEX技术成且批次间变化小、物理稳定性好以及易于化学修饰等特点。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 是一种常见的、以慢性滑膜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征表现为滑膜组织异常炎性增生、血管新生、血管翳形成、关节软骨和骨的不可逆性破坏,甚至引发畸形病变以及严重的并发症。RA患者关节滑膜微环境中常显示关节腔缺氧、众多炎性因子浸润、内皮细胞损伤和应激等特点,均可导致内皮细胞通透性改变,从而增加免疫细胞粘附,释放三磷酸腺苷(ATP)。在生理条件下,细胞外ATP浓度约为10 nM,由锚定在质膜中的外核苷酸酶调控。然而,在病理进程中,细胞外ATP浓度可达到数百个微摩尔水平。细胞外ATP水平升高可激活腺苷受体P2,常导致炎症反应,而抗炎反应则通过腺苷与特定的腺苷受体P1结合而发生。ATP作为一种与损伤相关的分子模式 (DAMP),通过正反馈,在促进RA早期的炎症过程和延长免疫激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一种重要的促炎因子,在各种慢性炎症尤其是RA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NF-α主要通过结合TNF受体1(TNFR1)和TNF受体2(TNFR2)来发挥其活性。研究表明,TNFR1激活不仅可以引发促炎反应,而且也可诱导凋亡的相关信号通路。核酸适配体TR1可以特异性结合TNFR1,阻断下游相关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
DEK是一种能够转移到细胞质,并进一步被分泌到细胞外的核蛋白,参与自身免疫反应。研究发现DEK蛋白在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NETs)的形成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核酸适配体DTA (41 nt) 可特异性结合DEK蛋白,抑制NETs形成,进而发挥抗关节炎的作用。
分别针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DEK蛋白的研究均有,然而能同时靶向TNF-α和DEK的体系并没有,并且如何将不同靶向的适配体结合到一起,并且保有二者的功能,同时还可以提高载药体系的稳定性,是本课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刺激-响应型双靶点DNA纳米治疗体系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克服了传统药物递送系统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刺激-响应型双靶点DNA纳米治疗体系的构建方法,步骤如下:
(1)将三条ssDNA(DTA-S12、TR1S-9、AptATP)溶于缓冲盐溶液中,慢退火自组装形成ATP响应性的双靶点DNA纳米结构溶液(DAT);
(2)向步骤(1)得到的DNA纳米结构溶液中加入ATP溶液,孵育后得双靶点DNA纳米治疗体系。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三条单链直链D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SEQ IDNO.2、SEQ ID NO.3。
优选的,所述ssD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 μΜ,三条链物质的量比为1: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392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