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隔墙板用轻质陶粒混凝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42590.4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09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于春;庞涛;叶思伟;张涛;张帅;朱霞;于广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地建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38/02;C04B38/10;E04C2/06;E04B2/00;C04B111/34;C04B111/76;C04B111/4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徐振兴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墙板 用轻质 陶粒 混凝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隔墙板用轻质陶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组份按重量百分比计为:硅酸盐水泥28~32%,陶粒22~29%,黄砂18~27%,粉煤灰6~8%,麻丝碳纤维0.07~0.09%,YF‑1高分子复合材料0.07~0.09%,减水剂0.35~0.42%,余量为溶剂;溶剂的配比按重量比计为:水:发泡剂=25:1~20:1。本发明通过麻丝、YF‑1高分子复合材料、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陶粒、硅酸盐水泥、粉煤灰、发泡剂在本发明中的应用,使产品抗裂性能显著提高,强度和轻质化要求同时得到满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用轻质陶粒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隐私与节能要求越来越高。轻质陶粒混凝土内隔墙板是近年来兴起的最新内隔墙材料,其色泽古朴,纹理细腻,给人一种朴实、自然的亲近感。同时,轻质陶粒混凝土内隔墙板具有隔音、保温、防火、防腐、耐碱、耐磨、寿命长等特点。因此,轻质陶粒混凝土内隔墙板得到了人们的喜爱。
目前国内陶粒隔墙板产品结构内部具有较多的毛细孔结构(发泡工艺,减轻自重,保温隔音效果明显)。使得陶粒板本身强度较差,遇到较大外力作用,墙体容易产生裂缝,裂缝逐渐相互贯通,强度逐渐减低,最后完全丧失,而损坏的产品部分易从外墙面上掉落,易造成伤人事故。每块产品结构各异,最后粉蚀程度不同,影响墙面美观,如要更换则施工相当困难。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内隔墙板用轻质陶粒混凝土,从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隔墙板用轻质陶粒混凝土,组份按重量百分比计为:硅酸盐水泥 28~32%,陶粒 22~29%,黄砂 18~27%,粉煤灰 6~8%,麻丝碳纤维0.07~0.09%,YF-1高分子复合材料 0.07~0.09 %,减水剂 0.35~0.42%,余量为溶剂;因为发泡剂的质量很轻,溶剂的配比按重量比计为:水:发泡剂=25:1~20:1。需要说明的是:该设计不仅仅局限用于内墙隔板,还可以用于其他类似场景的内外墙设计。
本发明中掺加麻丝碳纤维,它是一种特殊处理的碳纤维,但与一般碳纤维材料不同的是,其外形有显著的各向异性、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沿纤维轴方向表现出很高的强度。碳纤维比重小,因此有很高的比强度。掺量0.07~0.09%,掺量低于0.07%时,均匀度不易掌控,对产品结构无明显改善作用,超过0.09%则会增加成本。
YF-1高分子复合材料是一种增稠材料,在大幅度提高韧性的同时不至于过多牺牲材料的刚性和抗张强度。掺量0.07~0.09%,掺量低于0.07%时对产品改善作用不明显,超过0.09%则会增加成本。这在建筑施工中是非常敏感的。
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降低了拌和用水量, 从而减小混凝土或砂浆的孔隙率, 改善孔结构, 提高了抗渗性能。掺量0.35~0.42%,减水率达25~40%;低于0.35%掺量时无明显减水作用,超出0.42%掺量时增加成本。
陶粒具有轻质、高强特性,表面有一层坚硬的外壳,这层外壳呈陶质或釉质,具有隔水保气作用,并且赋予陶粒较高的强度。掺量22~29%。低于22%会增加黄砂的含量,增加粗骨料表面积,增加水泥用量,掺量大于29%则会增加陶粒成本。
硅酸盐水泥的运用满足了产品的强度要求。掺量28~32%。掺量低于28%时不能满足强度要求,掺量超过32%则会增加水化热,引起产品开裂。
粉煤灰含有活性SiO2,很大的改善了产品气孔结构。掺量6~8%,掺量低于6%,对产品结构无改善作用,超出8%掺量,则增加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地建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大地建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425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