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磷掺杂钼酸镍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44134.3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90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崔大祥;卢玉英;张芳;葛美英;王亚坤;张放为;王金;焦靖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525 | 分类号: | H01M4/525;C01G5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董梅 |
地址: | 2011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钼酸 负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磷掺杂钼酸镍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钼酸盐与镍盐按照摩尔比1:1溶于去离子水中,再加入氟化锂,使所述的氟化锂的加入量为预估所得钼酸镍质量的0.5-1%,电磁搅拌至充分溶解;
(2)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加入步骤(1)所得溶液中,所述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加入量与镍盐的摩尔比为1:2,搅拌至充分溶解;
(3)将步骤(2)所得液体放置于高压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所得沉淀物经过离心,洗涤,然后过夜干燥得到氟化并预锂化的钼酸镍粉体;
(4)将次亚磷酸钠放入管式炉的通气端的保温段,再将步骤(3)所得钼酸镍粉体放置于管式炉保温段的另一端,通入氩气煅烧,所述的次亚磷酸钠的加入量与钼酸镍粉体的摩尔比为2:1,得到磷掺杂氟化并预锂化的钼酸镍负极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磷掺杂钼酸镍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水热反应温度为90-120℃,反应时间为12-24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磷掺杂钼酸镍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煅烧温度为200-280℃,升温速率为5℃/min,保温2-4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磷掺杂钼酸镍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制备:
(1)将1mM钼酸盐与1mM镍盐溶于6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2.18mg氟化锂,使所述的氟化锂的加入量为预估所得钼酸镍质量的0.5-1%,电磁搅拌至充分溶解;
(2)将0.5mM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加入步骤(1)所得溶液中,搅拌至充分溶解;
(3)将步骤(2)所得液体放置于高压反应釜中,120℃进行水热反应12小时,所得沉淀物经过离心,洗涤,然后过夜干燥得到氟化并预锂化的钼酸镍粉体;
(4)将2mM次亚磷酸钠放入管式炉的通气端的保温段,再将步骤(3)所得钼酸镍粉体放置于管式炉保温段的另一端,通入氩气,升温速率5℃/min 至220℃煅烧3小时,得到磷掺杂氟化并预锂化的钼酸镍负极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磷掺杂钼酸镍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制备:(1)将1.2mM钼酸盐与1.2mM镍盐溶于6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2.62mg氟化锂,使所述的氟化锂的加入量为预估所得钼酸镍质量的0.5-1%,电磁搅拌至充分溶解;
(2)将0.6mM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加入步骤(1)所得溶液中,搅拌至充分溶解;
(3)将步骤(2)所得液体放置于高压反应釜中,150℃进行水热反应20小时,所得沉淀物经过离心,洗涤,然后过夜干燥得到氟化并预锂化的钼酸镍粉体;
(4)将2.4mM次亚磷酸钠放入管式炉的通气端的保温段,再将步骤(3)所得钼酸镍粉体放置于管式炉保温段的另一端,通入氩气,升温速率5℃/min 至250℃煅烧2小时,得到磷掺杂氟化并预锂化的钼酸镍负极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磷掺杂钼酸镍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制备:(1)将1.5mM钼酸盐与1.5mM镍盐溶于6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3.28mg氟化锂,使所述的氟化锂的加入量为预估所得钼酸镍质量的0.5-1%,电磁搅拌至充分溶解;
(2)将0.75mM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加入步骤(1)所得溶液中,搅拌至充分溶解;
(3)将步骤(2)所得液体放置于高压反应釜中,150℃进行水热反应24小时,所得沉淀物经过离心,洗涤,然后过夜干燥得到氟化并预锂化的钼酸镍粉体;
(4)将3mM次亚磷酸钠放入管式炉的通气端的保温段,再将步骤(3)所得钼酸镍粉体放置于管式炉保温段的另一端,通入氩气,升温速率5℃/min 至280℃煅烧2小时,得到磷掺杂氟化并预锂化的钼酸镍负极材料。
7.一种磷掺杂钼酸镍负极材料,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磷掺杂钼酸镍负极材料在电极材料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4413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