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墨烯抗震防切割防针刺多功能手套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44819.8 | 申请日: | 202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46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沙嫣;沙晓林;马立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强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D19/015 | 分类号: | A41D19/015;C08L63/00;C08L29/04;C08K7/14;C08K3/22;C08K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尚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335 | 代理人: | 刘云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墨 抗震 切割 针刺 多功能 手套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抗震防切割防针刺多功能手套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含:步骤1,以石墨烯复合纤维为芯线,再用包覆纤维在芯线外进行包覆,制成石墨烯复合包覆纱线。包覆纤维采用高强聚乙烯复合纤维和高强尼龙纤维。步骤2,采用步骤1制备的石墨烯复合包覆纱线,织成手套坯;所得的手套坯具有一体针织双层内胆;步骤3,将步骤2所得的手套坯,进行浸胶、水洗、烘干,得到石墨烯抗震防切割防针刺多功能手套。本发明还提供了通过该方法制备的石墨烯抗震防切割防针刺多功能手套。本发明提供的石墨烯抗震防切割防针刺多功能手套及其制备方法,方法简单,制备的石墨烯多功能手套具有优异的抗震、防切割、防针刺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手套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石墨烯抗震防切割防针刺多功能手套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手是人体器官中最为精细致密的器官之一,人们使用双手来完成各种工作。手套则是手部保暖或劳动保护用品,也有装饰用的。它是人在寒冷时的保温必备之物,或是医疗防菌、工业防护用品。手套按照制作方法分为缝制、针织、浸胶等。随着对手套各种功能性要求的提升,手套的材质和制备工艺等方向的相关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特别是手套的材质,决定了手套的防护性能,是手套选择的依据。
石墨烯是一种有碳原子按六边形排列而成的二维材料,是本世纪最具颠覆性的新材料,石墨烯单原子层二维片状结构,使得石墨烯在许多方面具有奇特的性能,可用作超级电容和高效储能电池、超薄超轻航空航天材料、超韧超强防弹衣材料、新型医学材料、纳米传感器材料等等。目前,欧洲、美国、日本、中国等众多国家,都把石墨烯列为本世纪最重要的新材料进行研究和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手套及其制备方法,能够解决现有问题,该手套制备方法简单,应用领域广泛,具有优异的抗震、防切割、防针刺功能,以及抗菌、远红外、吸湿排汗功能等多种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抗震防切割防针刺多功能手套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方法包含:步骤1,以石墨烯复合纤维为芯线,再用包覆纤维在芯线外进行包覆,制成石墨烯复合包覆纱线;步骤2,采用步骤1制备的石墨烯复合包覆纱线,织成手套坯;步骤3,将步骤2所得的手套坯,进行浸胶、水洗、烘干,得到石墨烯抗震防切割防针刺多功能手套。
上述的石墨烯抗震防切割防针刺多功能手套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1中,石墨烯复合纤维包含石墨烯高强锦纶长丝、石墨烯高强涤纶长丝、石墨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纤维强度为7-10cn/dtex。
上述的石墨烯抗震防切割防针刺多功能手套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石墨烯复合纤维,是在原纤维材料中添加石墨烯材料制成的;石墨烯材料采用片径为1-5μm,层数为1-3层的石墨烯材料。
上述的石墨烯抗震防切割防针刺多功能手套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石墨烯材料包含氧化还原石墨烯、白石墨烯、改性石墨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上述的石墨烯抗震防切割防针刺多功能手套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1中,包覆纤维采用高强聚乙烯复合纤维和高强尼龙纤维,纤维强度大于8cn/dtex。
上述的石墨烯抗震防切割防针刺多功能手套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包覆纤维,对芯线进行包覆所得的石墨烯复合包覆纱线的包覆系数为99-99.9,捻数为350-450。
上述的石墨烯抗震防切割防针刺多功能手套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2中,所得的手套坯具有一体针织双层内胆,通过针织机采用U2针织法织成,针数为13-18针。
上述的石墨烯抗震防切割防针刺多功能手套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3中,浸胶的成分中按重量份数计包含石墨烯1-5份、D3O材料11-50份、聚乙烯醇5-25份、环氧树脂11-24份、玻璃纤维粉1-23份、氧化铝粉5-10份,浸胶时间为1-8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强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强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448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活性腈水合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中控系统台电信号校准辅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