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插值法实现升降机自动平层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47700.6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1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杜力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新马赫动力控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36 | 分类号: | B66B1/36;B66B1/40;B66B1/34 |
代理公司: | 无锡睿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76 | 代理人: | 张悦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插值法 实现 升降机 自动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插值法实现升降机自动平层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初始差值数值并生成表格;标定楼层的平层位置;升降机启动运行并设定目标楼层;读取吊笼的当前载重值;根据所述当前载重值,查询所述表格;如果表格中有所查询的载重值,则获取制动距离;如果表格中没有所查询的载重值,则通过插值法计算当前载重值的制动距离;根据所获取的制动距离或者所计算的制动距离以及目标楼层的平层位置完成升降机停车。本方案在传统工频施工梯改造项目上实施,具有高性价比,同时满足施工梯的平层精度要求。既节约了改造成本,又提高的使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升降机的控制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插值法实现升降机自动平层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实现施工升降机的自动平层运行必须要预知各目标楼层平层位置,目标楼层设定后,自动平层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获取运行位置或者减速点位置,才能实现自动平层的目标楼层停靠。
目前施工升降机实现自动平层的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传统工频接触器电路控制方式,在每一层减速点安装减速传感器,施工梯运行中检测到目标楼层的减速点位置传感器信号,切断动力电源,释放抱闸刹车,停靠目标楼层;第二种是采用变频控制驱动器,加装编码器方式,通过记录每层平层位置的编码器脉冲数和减速脉冲数。施工梯运行过程中实时获取当前位置的编码器脉冲,通过与目标楼层的平层位置脉冲比对计算得出脉冲差值,当脉冲差值到达减速脉冲数,随即发出减速信号,变频器驱动电机制动减速,可以实现平稳精准自动平层运行。第一种方案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不高,但对安装调试要求比较高,平层效果较差。第二种方案安装调试简单,自动平层效果好,但成本相比第一种方案要高出不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插值法实现升降机自动平层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插值法实现升降机自动平层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采集初始差值数值并生成表格;初始差值数值包括升降机吊笼的设定载重值和与设定载重值所对应的制动距离;
标定楼层的平层位置;
升降机启动运行并设定目标楼层;
读取吊笼的当前载重值;根据所述当前载重值,查询所述表格;
如果表格中有所查询的载重值,则获取制动距离;
如果表格中没有所查询的载重值,则通过插值法计算当前载重值的制动距离;
根据所获取的制动距离或者所计算的制动距离以及目标楼层的平层位置完成升降机停车。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升降机运行过程中,实时读取吊笼位置,并与目标楼层的平层位置相比较;当吊笼的实时位置和目标楼层的平层位置的差值小于或等于制动距离时,切断升降机的输出电源,同时吊笼制动减速。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升降机运行过程中,实时读取升降机的伺服电机编码器所输出的脉冲数值,并与目标楼层的平层位置的脉冲数值比较;当实时的脉冲数值和目标的脉冲数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制动距离所对应的脉冲数值时,切断升降机的输出电源,同时吊笼制动减速。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完成升降机停车后,记录当前吊笼位置,并根据当前吊笼位置计算实际制动距离;在升降机运行结束后,更新所述表格。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表格包括上行表格和下行表格;根据所述载重值以及吊笼的运行方向,查询所述表格。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采集初始差值数值时,以空笼重量作为基准载重值;以基准载重值为起点,每增加设定重量,则增加一个等分载重值,并对应计算基准载重值和等分载重值所对应的制动距离;将载重值和制动距离作为初始差值数值记录入表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新马赫动力控制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新马赫动力控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477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薄壁叶片分区域超声冲击强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