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脉冲电流产生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48249.X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853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晴;王大野;周澄昊;张康志;张英灿;张家琦;汝玉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9/02 | 分类号: | H02M9/02;H02M3/158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王恩远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脉冲 电流 产生 模块 | ||
1.一种脉冲电流产生模块,结构有频率设置模块(1)、电流输出模块(2)、显示驱动模块(8)、前面板(9),其特征在于,结构还有电流采样模块(3)、幅度测量模块(4)、幅度控制模块(5)、占空比测量模块(6)和脉宽控制模块(7),频率设置模块(1)与电流输出模块(2)和脉宽控制模块(7)相连,电流输出模块(2)与电流采样模块(3)相连,电流采样模块(3)与幅度测量模块(4)和占空比测量模块(6)相连,幅度测量模块(4)与幅度控制模块(5)和占空比测量模块(6)相连,幅度控制模块(5)与电流输出模块(2)相连,脉宽控制模块(7)与电流输出模块(2)相连,频率设置模块(1)、幅度测量模块(4)、脉宽控制模块(7)均与显示驱动模块(8)相连;
所述的电流输出模块(2)的结构为,电阻R1的一端与电容C2的一端相连,且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相连,作为电流输出模块(2)的一个输入端,记为端口P2-in1,端口P2-in1与频率设置模块(1)的脉冲电压信号输出端相连,频率设置模块(1)输出的脉冲电压通过电流输出模块(2)放大成大功率的电流脉冲;场效应管Q1的源极接地,漏极接电阻R2的一端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及场效应管Q2的源极相连,作为电流输出模块(2)的第二个输入端,记为端口P2-in2,与幅度控制模块(5)的输出端相连,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电阻R3的一端及电容C3的一端相连,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3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一端以及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作为电流输出模块的一个输出端,记为端口Iout+,与前面板(9)上的9针D形接口相连,电阻R4的另一端作为电流输出模块(2)的第三个输入端,记为端口P2-in3,接脉宽控制模块(7)的输出端,二极管D1的阳极接地,取样电阻Rs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作为电流输出模块(2)的第二个输出端,记为端口Iout-,与电流采样模块(3)的输入端相连,还与前面板(9)上的9针D形接口相连;其中场效应管Q1的N型场效应管,场效应管Q2是P型场效应管;
所述的电流采样模块(3)的结构为,运放U1A的同相输入端作为电流采样模块(3)的输入端,记为端口P3-in,与电流输出模块(2)的端口Iout-相连,运放U1A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5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及电阻R7的一端相连,电阻R6的另一端与运放U1A的输出端相连,作为电流采样模块(3)的输出端,记为端口P3-out,与幅度测量模块(4)及占空比测量模块(6)相连;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阻R8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以及运放U1B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10的另一端与运放U1B的同相输入端相连且接地,电阻R8的另一端与可调电阻R9的一端相连,可调电阻R9的另一端与电阻R7的另一端及运放U1B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的幅度测量模块(4)的结构为,二极管D2的阳极作为幅度测量模块(4)的输入端,记为端口P4-in,与电流采样模块(3)的端口P3-out相连,二极管D2的阴极与电容C4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及运放U2A的同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另一端均接地,运放U2A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相连,作为幅度测量模块(4)的输出端,记为端口P4-out,与幅度控制模块(5)相连,且与占空比测量模块(6)相连;
所述的幅度控制模块(5)的结构为,电阻R19的一端作为幅度控制模块(5)的输入端,记为端口P5-in,与幅度测量模块(4)的端口P4-out相连,电阻R19的另一端与电阻R21的一端及运放U3B的同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21的另一端接地,运放U3B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17的一端及电阻R18的一端相连,电阻R17的另一端与滑动变阻器W1的滑线端相连,滑动电阻器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5.1V稳压二极管D3的阴极及电阻R20的一端相连,稳压二极管D3的阳极接地,电阻R20的另一端接+12V电源,电阻R18的另一端与运放U3B的输出端及运放U3A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电容C5的一端和电阻R12的一端均接地,电容C5的另一端与运放U2B的同相输入端及运放U3A的同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电阻R13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及运放U2B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及运放U2B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电阻R13的另一端均接+12V电源,电阻R16的另一端接运放U3A的同相输入端,运放U3A的输出端与N型场效应管Q3的栅极相连,场效应管Q3的漏极接电源VPP,源极接电感L1的一端及二极管D4的阴极,二极管D4的阳极接地,电感L1的另一端接电容C6的一端,作为幅度控制模块(5)的输出端,记为端口P5-out,与电流输出模块的端口P2-in2相连,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的占空比测量模块(6)的结构为,运放U4A的同相输入端作为占空比测量模块(6)的一个输入端,记为端口P6-in1,与电流采样模块(3)的端口P3-out相连,运放U4A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27的一端及电阻R28的一端相连,电阻R2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7的另一端作为占空比测量模块(6)的另一个输入端,记为端口P6-in2,与幅度测量模块(4)的端口P4-out相连,运放U4A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6的阴极以及二极管D5的阴极相连,二极管D6的阳极接地,二极管D5的阳极接电阻R26的一端及电感L2的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与热敏电阻R24的一端及运放U4B的输出端相连,热敏电阻R24的另一端与运放U4B的反相输入端及电阻R23的一端相连,电阻R23的另一端接地,运放U4B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22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及电容C8的一端相连,电阻R22的另一端及电容C7的另一端均接地,电容C8的另一端与电阻R25的一端相连,电阻R25的另一端与运放U4B的输出端相连,电感L2的另一端与电容C9的一端相连,电容C9的另一端与电阻R30的一端以及二极管D7的阳极相连,电阻R30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7的阴极与运放U5A的同相输入端、电阻R29的一端及电容C10的一端相连,电阻R29的另一端及电容C10的另一端均接地,运放U5A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相连,作为占空比测量模块(6)的输出端,记为端口P6-out,与脉宽控制模块(7)相连;
所述的脉宽控制模块(7)的结构为,电阻R33的一端与运放U6A的反相输入端及可调电阻R32的一端相连,电阻R33的另一端作为脉宽控制模块(7)的一个输入端,记为端口P7-in1,与占空比测量模块(6)的端口P6-out相连,运放U6A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34的一端相连,电阻R34的另一端接地,可调电阻R32的另一端接电阻R31的一端,电阻R31的另一端接模拟乘法器U7的输出端,模拟乘法器U7的一个输入端作为脉宽控制模块(7)的第二个输入端,记为端口P7-in2,与频率设置模块(1)中控制频率的电压端口相连,模拟乘法器U7的另一个输入端与电容C11的一端、运放U6A的输出端及运放U6B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电容C11的另一端与运放U6B的输出端相连,作为脉宽控制模块(7)的输出端,记为端口P7-out,与电流输出模块(2)的端口P2-in3相连,运放U6B的同相输入端与滑动变阻器W2的滑线端相连,滑动变阻器W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电阻R35的一端及5.1V稳压二极管D8的阳极相连,电阻R35的另一端接-12V电源,稳压二极管D8的阴极接地;所述的运放U6A、运放U6B是一个集成双运放的两个单元,采用+12V和-12V双电源供电;
所述的显示驱动模块(8)的结构为,电阻R36的一端、电阻R39的一端、电阻R42的一端分别作为显示驱动模块(8)的三个输入端,分别记为端口P8-in1、端口P8-in2、端口P8-in3,端口P8-in1与幅度测量模块(4)的端口P4-out相连,端口P8-in2与频率设置模块(1)中控制频率的电压端口相连,端口P8-in3与脉宽控制模块(7)的B点相连;电阻R36的另一端与运放U5B的同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37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运放U5B的反相输入端及可变电阻R38的一端相连,可变电阻R38的另一端与运放U5B的输出端相连,作为显示驱动模块(8)的一个输出端,记为端口Peak;电阻R39的另一端与运放U7A的同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40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运放U7A的反相输入端及可变电阻R41的一端相连,可变电阻R41的另一端与运放U7A的输出端相连,作为显示驱动模块(8)的第二个输出端,记为端口Frequency;电阻R42的另一端与运放U7B的同相输入端相连,电阻R43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运放U7B的反相输入端及可变电阻R44的一端相连,可变电阻R44的另一端与运放U7B的输出端相连,作为显示驱动模块(8)的第三个输出端,记为端口Width;
所述的前面板(9)的结构包括(9)针D形接口(91)、峰值调节(92)、频率调节(93)、脉宽调节(94);其中9针D形接口(91)的1脚、6脚、2脚、7脚依次接地、+12V电源、-12V电源和电源VPP,5脚和9脚分别接电流输出模块(2)中的端口Iout-和端口Iout+,4脚、8脚、3脚依次接显示驱动模块(8)中的端口Peak、端口Frequency、端口Width;峰值调节(92)是幅度控制模块(5)中的滑动变阻器W1的调节螺丝,频率调节(93)是频率设置模块(1)中控制频率的滑动变阻器的调节螺丝,脉宽调节(94)是脉宽控制模块(7)中的滑动变阻器W2的调节螺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4824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术器械的高温热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稳定度脉冲电流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