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冻型纺纱上浆用乳化剂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54677.3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9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沈亚芬;朱建成;陈小琴;朱通彧;仰国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乡市恒隆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5/53 | 分类号: | D06M15/53;D06M13/02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廖银洪 |
地址: | 314513 浙江省嘉兴市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冻型 纺纱 上浆 乳化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抗冻型纺纱上浆用乳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重量份计的下述组分自制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0~40份;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TO‑5异构醇醚10~15份;多支链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1308 8~10份;白油10~20份;混合即制得抗冻型纺纱上浆用乳化剂。该抗冻型纺纱上浆用乳化剂质具备不易分层、抗冻型、后道使用方便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冻型纺纱上浆用乳化剂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乳化剂是能使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溶的组分的混合液体形成稳定的乳状液的一类物质。其作用原理是在乳化过程中,分散相以微滴(微米级)的形式分散在连续相中,乳化剂降低了混合体系中各组分的界面张力,并在微滴表面形成较坚固的薄膜或由于乳化剂给出的电荷而在微滴表面形成双电层,阻止微滴彼此聚集,而保持均匀的乳状液。为了表示乳化剂的亲水性或亲油性,通常采用“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HLB值愈低,其亲油性愈强;反之,HLB值愈高,其亲水性愈强。各种乳化剂的HLB值不同,为了获得稳定的乳状液,必须选择合适的乳化剂。
目前市场上纺纱专用乳化剂一般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该种乳化剂亲水性较弱,适用于W/O型乳液,所以局限性也很明显,当外界温度降低时,该类型乳化剂容易分层且无法快速实现乳化效果,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研制开发一种抗冻型纺纱上浆用乳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抗冻型纺纱上浆用乳化剂质具备不易分层、抗冻型、后道使用方便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条件存在的问题,提供抗冻型纺纱上浆用乳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冻型纺纱上浆用乳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将重量份计的下述组分
自制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0~40份;
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TO-5异构醇醚10~15份;
多支链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1308 8~10份;
白油10~20份;
混合即制得抗冻型纺纱上浆用乳化剂。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自制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由下述步骤制的:下述原料为重量份的原料
S1在乙氧基化反应装置中吸入原料C12-14醇180~220份;
S2配以6~7.5份的碱金属催化剂,在120℃下,利用水环真空泵脱水循环90min以上,降温至80℃尝试滴加环氧乙烷,时刻关注好反应釜换热器的温度变化,使设备中产品的温度控制在80±5℃,当170~210份的环氧乙烷滴加结束后,保温熟化,取样化验合格后,冷却至55℃,即制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碱金属催化剂为KOH。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碱金属催化剂为KOH、Ca(NO3)2。
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S2中保温熟化的时间为至少30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下述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抗冻型纺纱上浆用乳化剂,利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与白油的相互混合而复配成的非离子型乳化剂,低温反应生成的产品分子结构更加稳定,分子中的醚键不易被酸、碱破坏,所以稳定性较高,水溶性好,耐电解质,易于生物降解,泡沫小,同时克服了传统乳化剂在一到冬季就容易产生分层,发冻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乡市恒隆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桐乡市恒隆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546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