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多巴胺D4靶点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的细胞系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54869.4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80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叶飘;钱芸;吴鸣;葛玉强;张艺婷;胡志京;万泽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枢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10 | 分类号: | C12N5/10;C12N15/12;C12N15/53;C12Q1/66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黄益澍 |
地址: | 201208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测 多巴胺 d4 化合物 生物学 活性 细胞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多巴胺D4靶点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的细胞系和方法,所述细胞系包括编码多巴胺D4受体蛋白的多核苷酸以及编码由CRE转录调控元件控制表达的荧光素酶的多核苷酸。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使用所述细胞系检测多巴胺D4靶点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的方法。本发明的细胞系可快速、准确、高效地检测多巴胺D4靶点治疗药物的生物学活性。此外,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无需复杂的仪器或操作步骤,便可完全满足针对多巴胺D4受体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生物学活性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编码多巴胺D4受体蛋白的多核苷酸和编码由CRE转录调控元件控制表达的荧光素酶的多核苷酸的用于检测多巴胺D4靶点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的细胞系;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使用所述细胞系检测多巴胺D4靶点化合物生物学活性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多巴胺能系统在神经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运动控制、动机、奖赏、认知功能、母性和生殖行为。多巴胺(Dopamine)是一种神经递质,通过酪氨酸的连续羟基化和脱羧化在神经元末梢产生,并通过囊泡单胺转运体2装载到突触囊泡中胞吐释放。释放的多巴胺可以被多巴胺转运蛋白重新摄取,也可以被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和突触前单胺氧化酶降解。多巴胺与位于靶细胞膜上的多巴胺受体结合,从而发挥作用。
多巴胺受体属于GPCRs超家族,主要包括D1、D2、D3、D4和D5五种类型。其中,D1和D2是大脑中表达最多的多巴胺受体,并且它们几乎不在同一细胞中同时表达。根据多巴胺受体的结构和药理特性,它可分为两大类:D1类受体,包括D1和D5;D2类受体,包括D2、D3和D4。所有的多巴胺受体都是代谢型受体,其中D1和D5受体与Gαs/olf蛋白偶联,刺激第二信使cAMP的产生;D2、D3和D4受体与Gαi/o蛋白偶联,抑制细胞内cAMP的生成。
D1受体主要表达于尾壳核(CPu),伏隔核(Acb),视束(OT),脑皮层(Cx)和杏仁核。D5受体和D1受体相比表达局限,仅在海马,外侧乳头体核和下丘脑束旁核表达。D2受体主要在脑的CPu,OT和Acb中表达,在黑质和腹侧被盖部(VTA)也有表达,这些区域发出多巴胺纤维,提示D2受体有突触前定位。相反,D1类受体只有广泛的突触后定位。在脑外,D2受体还定位于视网膜,肾脏,血管系统和垂体。D3受体的分布仅限于Callija岛,隔核,下丘脑和丘脑,以及小脑中的某些区域。D3受体还分布于黑质致密部,提示它也存在突触前定位。在前额叶皮层,杏仁核,嗅球,海马,丘脑和中脑可见D4受体的mRNA高度表达。
目前,对于多巴胺受体激活的信号转导途径主要包括有: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或抑制钙信号的调控。D1类受体正性调控环磷酸腺苷(cAMP)的水平。进一步激活蛋白激酶A(PKA),PKA磷酸化细胞质和细胞核因子,调控细胞代谢包括离子通道功能,使跨膜G蛋白偶联受体去敏感化,导致细胞神经递质释放。D2类受体普遍抑制腺苷酸环化酶(AC)活动。首先在垂体和纹状体细胞发现D2类受体抑制cAMP水平。D2受体通过偶联信号通路抑制AC,并可被百日咳毒素(PTX)阻断。D3受体在几个细胞株中抑制内源性cAMP水平,但抑制程度低于D2受体。有报道,D4受体抑制视网膜和一些细胞株的cAMP的聚集。
大量研究表明多巴胺受体D4(D4亚型)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癌症转移,甚至勃起功能障碍相关。类似的多巴胺受体亚型在精神分裂症、上瘾、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和帕金森病等疾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枢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枢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548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