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存储双活功能测试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56220.6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488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冷大伟;袁福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43/08 | 分类号: | H04L43/08;H04L43/50;H04L45/2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张卓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存储 功能 测试 方法 系统 终端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存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存储双活功能测试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包括:预先在服务器搭建收发报文的容器和多个虚拟机,设定多个虚拟机通过各自的端口与被测交换机组建立通信协议,被测交换机组包括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且第一交换机与第二交换机组成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向被测交换机组发送模式控制脚本,通过所述模式控制脚本控制被测交换机组定期切换工作模式;在被测交换机组执行所述脚本期间,利用所述容器不断通过不同的端口与被测交换机组进行报文交互,并校验接收报文的端口号与目标端口号的一致性。本发明适用复杂场景多DUT设备,使测试人员在进行测试时,节省时间,减少拓扑搭建所需的设备,更好的利用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存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存储双活功能测试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M-LAG(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Group)即跨设备链路聚合组,是一种实现跨设备链路聚合的机制,将一台设备与另外两台设备进行跨设备链路聚合,从而把链路可靠性从单板级提高到了设备级,组成双活系统。例如,交换机A和B组成MCLAG,交换机间通过三层链路实现双主检测,peer-link链路使用portchannel连接。服务器主机节点双归接入交换机A和B,与MCLAG成员接口通过LACP互联,从而把链路可靠性从单板级提高到了设备级,组成双活系统,实现网络设备负载分担、冗余保护。该功能是保障存储网络的重要功能,因此需要对其稳定性进行测试。
现有的测试方案根据网络组网图搭建测试环境,每个存储节点的两个网口分别连接到交换机1、交换机2的两个端口;8个节点顺序接入交换机前面8个端口,预留40个接口;Peerlink接口2个,预留8个。预留接口可以为节点扩容、Peerlink链路扩容预留。这种测试方法无法根据网络组网图搭建真实的存储环境,只能搭建简单的测试拓扑,不能模拟真实场景,也不能实现复杂场景自动化测试,手动测试配置内容较多,浪费时间和人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存储双活功能测试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存储双活功能测试方法,包括:
预先在服务器搭建收发报文的容器和多个虚拟机,设定多个虚拟机通过各自的端口与被测交换机组建立通信协议,被测交换机组包括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且第一交换机与第二交换机组成跨设备链路聚合组;
向被测交换机组发送模式控制脚本,通过所述模式控制脚本控制被测交换机组定期切换工作模式;
在被测交换机组执行所述脚本期间,利用所述容器不断通过不同的端口与被测交换机组进行报文交互,并校验接收报文的端口号与目标端口号的一致性。
进一步的,预先在服务端搭建收发报文的容器和多个虚拟机,设定多个虚拟机通过各自的端口与被测交换机组建立通信协议,被测交换机组包括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且第一交换机与第二交换机组成跨设备链路聚合组,包括:
所述服务端通过两个发布订阅模式的交换机与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连接;
在所述容器内设置多个服务单元,多个服务单元均用于发送请求报文及根据请求报文返回应答报文。
进一步的,向被测交换机组发送模式控制脚本,通过所述模式控制脚本控制被测交换机组定期切换工作模式,包括:
分别向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发送第一脚本和第二脚本,第一脚本控制第一交换机在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正常工作,在第三时段切换至待机状态;第二脚本控制第二交换机在第一时段和第三时段正常工作,在第二时段切换至待机状态。
进一步的,在被测交换机组执行所述脚本期间,利用所述容器不断通过不同的端口与被测交换机组进行报文交互,并校验接收报文的端口号与目标端口号的一致性,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562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