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远红外石墨烯电发热地暖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56987.9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63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辉;王高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华盛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3/02 | 分类号: | F24D13/02;H05B1/02;H05B3/02;H05B3/14;H05B3/20 |
代理公司: | 苏州汉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22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石墨 烯电发 热地 | ||
1.一种远红外石墨烯电发热地暖,其特征在于:包括石墨烯地暖膜,所述地暖膜包括石墨烯发热层、封装层和保温层;
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包括上封装层2和下封装层,上、下封装层分别贴设在石墨烯发热层的上下表面;所述保温层包括上保温层和下保温层,上、下保温层分别对应贴设在上、下封装层的外表面;
所述石墨烯发热层包括层状的架体框架和块状的石墨烯块,所述架体框架由上框架层和下框架层构成,且上、下框架层相对的内表面上均开设有若干凹槽,上、下框架对合后在凹槽处形成供石墨烯块容纳的腔体;上、下框架层中每相邻两个凹槽之间均开设有一连通槽;
每个所述石墨烯块内部均设有一碳晶电热板,且每个石墨烯块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一连接端,每个石墨烯块的上下表面均设有远红外石墨烯导热层;
在安装状态下,所有石墨烯块均一一嵌设在上、下框架层对合后形成的所述腔体内,且每相邻两个腔体内的石墨烯块之间均由一导线通过碳晶电热板的连接端导通,从而将多个石墨烯块串联,每个所述导线均卡设在所述连通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石墨烯电发热地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电电源、若干温度传感器、控制器、报警器以及安全自动切断保护器,若干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报警器、安全自动切断保护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安全自动切断保护器的输出端与供电电源连接;
当任一一个传感器检测到局部温度过高,发送温度过高信号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报警器报警,并控制安全自动切断保护器切断供电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石墨烯电发热地暖,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块还包括远红外石墨烯层,所述远红外石墨烯层的上下表面贴设有一辅助层,所述辅助层的化学成分及含量质量百分比为:聚氯乙烯 63.5%-73 .5%;增稠剂 3.5% -5 .5%;分散剂 5.5%-7 .5%;抗老化剂1%-3%;抗氧剂2.5%- 4 .5%;成膜助剂 11.5%-15.5%;氧化钛粉2%- 8%;
所述增稠剂为聚丙烯酸盐、甲基纤维素、以及干酪素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剂为微晶石蜡、硬脂酸锌的混合物;所述抗老化剂为醌类等自由基捕获剂、紫外线吸收剂的混合物;所述抗氧剂为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和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的混合物;所述成膜助剂为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以及石蜡按照2:1.5:1:3的质量比例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远红外石墨烯电发热地暖,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氯乙烯与成膜助剂的质量比例为4:1~6:1;所述聚氯乙烯与氧化钛粉的质量比例为16:1~28:1;所述聚丙烯酸盐、甲基纤维素、以及干酪素按照1:2:1.5的质量比例混合;所述聚氯乙烯与助剂的质量比例为4.5:5.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红外石墨烯电发热地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保温层的上表面还设有防水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远红外石墨烯电发热地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的顶面还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上表面铺设硅胶垫,所述硅胶垫上表面铺设瓷砖。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远红外石墨烯电发热地暖,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氯乙烯与氧化钛粉的质量比例为2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远红外石墨烯电发热地暖,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分散剂以及抗氧剂按照8:12:1的质量比例混合。
9.根据权利要求8项所述的远红外石墨烯电发热地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硅烷偶联剂;所述增稠剂还包括淀粉改性膨润土。
10.根据权利要求9项所述的远红外石墨烯电发热地暖,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老化剂与抗氧剂的质量比例为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华盛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华盛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5698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