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曲轴前端机油增压结构及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57854.3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784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焦明裕;李成艳;乔芳;王经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06 | 分类号: | F01M1/06;F01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金银花 |
地址: | 26100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曲轴 前端 机油 增压 结构 发动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曲轴前端机油增压结构及发动机,该结构包括:曲轴,曲轴包括轴体和设置于轴体上的主轴颈油道,主轴颈油道包括第一油道、第二油道、第三油道和第四油道;第一油道沿轴体的轴心线方向延伸,第二油道、第三油道和第四油道均沿垂直于第一油道的方向贯穿轴体且均与第一油道连通,第二油道与第一油道的进油口连通,第三油道位于第一油道的进油口与第一油道的出油口之间,第四油道位于第三油道与第一油道的出油口之间;堵塞,堵塞位于第三油道与第四油道之间的第一油道内;增压泵,以轴体为其自身传动轴,增压泵的进油腔与第三油道的端部密封连通,增压泵的出油腔与第四油道的端部密封连通。该结构能提高高压油的使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曲轴前端机油增压结构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供油式板簧减振器在柴油机上广泛应用,其通过增大阻尼来吸收轴系扭振能量、降低曲轴应力,以达到保护曲轴的目的。板簧减振器需要外部供油来产生阻尼和带走热量,对于需要较高供油压力产生阻尼的板簧减振器,供油形式主要由曲轴直供和外接加压供油两种形式。
如图1所示为板簧减振器通过曲轴直接供油的结构示意图,先提升主油道压力,主油道压力油通过机体101、轴瓦102、曲轴103直接进入板簧减振器104,中间无增压环节,在润滑油路中由于轴瓦间隙处泄流严重,到达曲轴前端进入板簧减振器的油压较低,往往不能满足减振器需求的进油压力。并且,提升主油道压力的过程中,会随之带来机油泵流量增大、控制阀失效、泄露增大、密封困难等问题,使整个润滑系统风险增大。
如图2所示为板簧减振器通过外接加压供油的结构示意图,将主油道的压力油经外部加压泵加压后,依次入前端盖201、衬套202,最后进入板簧减振器203。由于先加压后流经衬套最后输到减振器,在衬套间隙处高压油泄流严重,加压后的高压油利用效率低。并且由于衬套外圈过盈、内圈间隙小,导致装配难度大、可靠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曲轴前端机油增压结构及发动机,上述曲轴前端机油增压机构能够减少输油压降损失,提高高压油的使用效率,并且,能够使整个润滑系统可靠性得到保证,组合部件简单,可装配性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曲轴前端机油增压结构,包括:
曲轴,所述曲轴包括轴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轴体上的主轴颈油道,所述主轴颈油道包括第一油道、第二油道、第三油道以及第四油道;所述第一油道沿所述轴体的轴心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油道的出油口位于所述轴体的前端,所述第二油道、第三油道和第四油道均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油道的方向贯穿所述轴体,所述第二油道与所述第一油道的进油口连通,且所述第二油道的端部与机体的主油道连通,所述第三油道位于所述第一油道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油道的出油口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油道连通,所述第四油道位于所述第三油道与所述第一油道的出油口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油道连通;
堵塞,所述堵塞位于所述第三油道与所述第四油道之间的所述第一油道内,用于使位于所述第三油道与所述第四油道之间的第一油道不连通;
增压泵,所述增压泵套于所述轴体上以所述轴体为其自身传动轴,用于将机油吸入主轴颈油道并加压,所述增压泵的进油腔与所述第三油道的端部密封连通,所述增压泵的出油腔与所述第四油道的端部密封连通。
可选地,所述增压泵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外转子和内转子;
所述内转子安装于所述轴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三油道与所述第四油道之间,所述内转子的外侧具有内齿,所述外转子位于所述内转子的外侧,所述外转子内侧具有外齿,所述外齿的个数多于所述内齿的个数,所述外齿与所述内齿可部分啮合;所述内转子的轴心线与所述外转子的轴心线不重合,所述内转子可在所述轴体的带动下相对于所述外转子偏心转动,所述外转子可在所述内转子带动下差速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578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