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室降排水及水位监测的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61710.5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3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周珽;韦福生;邹紫霆;林雄;黄柳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建工第五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E02D19/22;E02D31/12;E02D31/02;G01F23/00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3 | 代理人: | 莫燕华 |
地址: | 545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室 排水 水位 监测 系统 及其 施工 方法 | ||
一种地下室降排水及水位监测的系统及其施工方法,该系统包括泄水井、集水坑和泄水水路管网;所述泄水水路管网由多条排水管路组成;每条所述排水管路包括有一条排水总管,每条所述排水总管至少设有两个排水总管出口;每个排水总管出口对应一个集水坑,每条所述排水总管上分别设有多个支管接口,每个支管接口对应一个泄水井,所述支管接口与设置在泄水井内的排水支管连通;所述集水坑的出水管中依次连接有水嘴、检修阀、转接头和排泥阀;所述排水总管出口通过转接头与集水坑的出水管连通;本发明可以进行地下水位的监测,当高于控制水位时,水路系统自动工作,控制地下水不超过设计抗浮设防水位,使得建筑物结构受力在设计范围,确保结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地下室抗浮设计、降排水及水位监测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地下室降排水的方法一般使用盲沟排水法,即在地下建筑外墙四周或底板下部,系统的布置永久性排水盲沟,当地下水位达到盲沟标高处时,水流通过集水管上的孔洞进入集水支管,再通过管道排入泥流井,最终通过泥流井机械排水至市政排水系统。
该类型技术存在以下不足:
(1)仅适用于地层赋水及土体渗透系数不大地质条件,如基岩地区及渗透系数较小的黏土、粉质黏土地区。
(2)不适用于地下连续墙、咬合桩等截水帷幕支护形式。上述支护形式的基坑地下水在基坑支护外侧及地下建筑基础底,地下建筑外墙四周或底板下部的盲沟起不到排地下水的作用。
(3)不适用于占地面积大的建筑物。建筑物占地面积大,则水阻势必加大,易造成盲沟堵塞,水流不畅等。
发明内容
大型地下室筏板基础施工,一般采用面状布置抗浮锚杆进行基础的抗浮。此类抗浮锚杆不能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能分担的锚杆较少,此情况抵抗力差;由于锚杆布置相对分散,对于地下室筏板下的防水层施工比较不利。
为了提高建筑物基础抗浮能力,同时便于地下室底板的防水施工,通过技术革新,总结形成一种地下室降排水及水位监测技术,采用本方法,可以进行地下水位的监测,当高于控制水位时,水路系统自动工作,将地下水抽排至建筑雨水回收池,控制地下水不超过设计抗浮设防水位,使得建筑物结构受力在设计范围,确保结构安全。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下室降排水及水位监测的系统,包括地下室基坑,还包括泄水井、集水坑和泄水水路管网;所述泄水水路管网由多条排水管路组成;每条所述排水管路包括有一条排水总管,每条所述排水总管至少设有两个排水总管出口;每个排水总管出口对应一个集水坑,所述排水总管出口与设置在集水坑里的出水管连通;每条所述排水总管上分别设有多个支管接口,每个支管接口对应一个泄水井,所述支管接口与设置在泄水井内的排水支管连通;所述泄水井内的排水支管埋设于泄水井内部;所述集水坑的出水管中依次连接有水嘴、检修阀 、转接头和排泥阀;所述排水总管出口通过转接头与集水坑的出水管连通;所述泄水井挖设于所述地下室基坑的底部下方。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泄水井内的排水支管由两段不同管径的钢管相接组成,小管径的钢管顶部通过支管接口与排水管路连通,大管径的钢管侧壁开设有若干圈的透水孔,并用土工布将大管径的钢管下端包裹起来垂直放置于泄水井中部;所述泄水井的底部铺设有中砂层,其内部采用沿着排水支管周边回填铺设有反滤层,泄水井上部浇筑有垫层。
其又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集水坑的出水管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段管体、第二段管体和第三段管体,所述第一段管体作为泄压管道垂直于所述第二段管体,所述第三段管体垂直于所述第二段管体;所述水嘴设置在第一段管体上,所述检修阀 、转接头和排泥阀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第三段管体上,所述水嘴与检修阀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其又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各集水坑设置浮球阀潜水泵,所述浮球阀潜水泵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建筑雨水回收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建工第五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西建工第五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617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