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垂直共振腔面射激光元件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62019.9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61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远;欧政宜;纪政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兆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S5/183 | 分类号: | H01S5/18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科云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862 | 代理人: | 章明美;陈科恒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园区***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垂直 共振 腔面射 激光 元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垂直共振腔面射激光元件,包括依序堆栈的:基底、穿隧接面层、第一镜层、主动层、氧化层及第二镜层,所述第一镜层是p型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层,所述第二镜层是n型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层,利用穿隧接面层使得垂直共振腔面射激光元件可以将氧化层上方的P‑DBR转置成N‑DBR,使得主动层温度降低,而且光场趋近在主动层的量子井结构的中间位置耦合发光,使得发光总能量能够随着电流的提高而有效地增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元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垂直共振腔面射激光元件。
背景技术
半导体发光元件可分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元件及激光二极管(laser diode,LD)元件。LED元件属于发散光源但其发光能量较弱且光束角度偏大,因此功能性较不足仅能提供普通照明或应用于2D感测系统。至于LD元件所产生的则是激光光,其光束角度与形状相对较LED集中,而且具备较低功耗、高效率与高速等优势,因此适合应用于3D感测及光通讯领域。而从结构层面来看,LD元件结构也比LED元件更为复杂,同时材料特性要求高且设计也较困难,更须具备高难度磊晶技术才能够顺利量产。因此,LD元件与LED元件虽然都是发光元件,但是在用途、功效、结构及技术领域实属不相同。
垂直共振腔面射激光(VCSEL)元件顾名思义其激光是由晶粒表面垂直发射出来,是LD元件的其中之一。请参阅图1,VCSEL元件例如以砷化镓(Gallium Arsenide,GaAs)为基材构成一基底1,另设有一第一电极C与基底1接触,在基底1上方设置有一第一镜层2,在第一镜层2上方设置有一主动层(Active Layer)3,在主动层3上方设置有一氧化层4,在氧化层4上方设置有一第二镜层5,在第二镜层5上方设置有一第二电极6。第一电极C及第二电极6分别为n型欧姆电极及p型欧姆电极。以水气氧化法(Wet Oxidation)所制作的VCSEL元件为例,基底1是一n型砷化镓(N-GaAs)基底,第一镜层2是一n型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层(简称N-DBR),例如以硅(Si)掺杂的砷化铝镓(AlGaAs)。主动层3则是例如以砷化铟镓(InGaAs)的井层及AlGaAs的能障层彼此重复堆栈所构成。氧化层4的中央设有氧化孔。第二镜层5是一p型分布式布拉格反射镜层(简称P-DBR),例如以碳(C)掺杂的AlGaAs。VCSEL元件便是利用分别位于主动层3的上方及下方之第二镜层5及第一镜层2作为反射镜面,进而通过氧化孔产生共振腔(Resonant Cavity)而发出激光光。
理想状态,是希望电子/电洞是在主动层的量子井结构的中间位置耦合而发光,以尽量达到主动层的上半部及下半部皆可以被有效的运用。然而,实际上,传统VCSEL元件基于载子在n型半导体的移动速率大于载子在p型半导体的移动速率的因素,因此电子/电洞是在主动层的上半部耦合而发光,使得光场L’大部分偏在主动层的上半部(如图1),主动层的下半部并无法被有效的运用,主动层的量子井结构只有一部分被运用到,形成了理想值误差。而当为了提高VCSEL元件发光总能量(total power)时,通常是以提高电流(例如大于或等于4mA)的方式从第二电极6输入,然而这反而使得前述理想值误差更为拉大,导致VCSEL元件的发光总能量并无法如预期般随着提高电流而达到预期值。另外,由于P-DBR的电阻比N-DBR的电阻大得多,载子在P-DBR的扩散受到限制而使得载子密度较大,所以当导入高电流时,载子密度较大也造成VCSEL元件运作时主动层3的温度会较高,例如高达485℃(于高电流为10mA),然而较高的主动层温度却会使得VCSEL元件的发光总能量无法随着电流的提高而有效地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垂直共振腔面射激光元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垂直共振腔面射激光元件,所述垂直共振腔面射激光元件包括:基底;穿隧接面层,所述穿隧接面层设置于所述基底的上方;第一镜层,所述第一镜层设置于所述穿隧接面层的上方;主动层,所述主动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镜层的上方;氧化层,所述氧化层设置于所述主动层的上方;一第二镜层,所述第二镜层设置于所述氧化层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兆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兆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620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光元件
- 下一篇:一种基于熵权理想点法的风力发电机组选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