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容器化的数据发布系统、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665796.9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161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付迎鑫;闫永德;徐冬冬;刘营;高乐;刘桥;王健;徐锐;槐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60 | 分类号: | G06F8/6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苏培华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容器 数据 发布 系统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容器化的数据发布系统、方法和装置,其中系统包括运营管理平台、发布管理平台和客户端;运营管理平台用于获取业务组件,将多个业务组件封装为原始数据包,将发布方案和分装至容器的数据包发送至发布管理平台;发布管理平台用于接收运营管理平台发送的发布方案和分装至多个容器的数据包;根据发布方案,将分装至容器的数据包存储至本地或预设第一数据库中;客户端用于发送应用渲染请求至发布管理平台,接收查找到的数据包。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运营管理平台和发布管理平台,明确了内容的提供与发布,运营管理平台采用组合式内容开发和定制模式,使内容提供效率更高,发布管理平台通过减少渲染内容重复请求载入,加快渲染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容器化的数据发布系统、一种基于容器化的数据发布方法和一种基于容器化的数据发布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web技术框架和开发语言不断更新迭代,前端渲染方法也变得多种多样,但在追求交互性能提升上现有技术多以如何提升系统使用效率角度上加以考虑。例如,使用第三方的模板对绑定在客户端发布平台下的所有用户进行代码上传和渲染。这种渲染方式虽然在统一实现上提升了系统使用效率,但受模板数量限制,渲染时会把整包整体发布,往往会造成统一包里承载量相对过剩,用户加载应用缓慢、加载失败的问题出现,并且这种渲染方式对于多样化的应用场景来说不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差异化业务设计的要求。
目前,现有技术是将将代码文件进行统一打包再进行发布的方法虽然满足了用户个性化需求,降低了由于包体过大导致发布失败的概率。并且采用预置逻辑模块需要占用一定计算资源,在响应用户请求的时效上受到计算时间的影响,所采用的发布也是牺牲功能完整性来缩小包的大小,并且该方法在可落地性较差,因此,在系统上使用时,提供内容的效率不高,而且渲染的时间会比较长。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基于容器化的数据发布系统、一种基于容器化的数据发布方法和相应的一种基于容器化的数据发布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容器化的数据发布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运营管理平台、发布管理平台和客户端;
所述运营管理平台,用于获取根据运营需求制作服务内容的业务组件,分别将所述多个业务组件封装为原始数据包,并将所述原始数据包生成为多个候选数据包;将所述原始数据包和所述多个候选数据包分装至多个容器中;根据用户群体和分装至多个容器的数据包生成发布方案;将所述发布方案和分装至多个容器的数据包发送至发布管理平台;
所述发布管理平台,用于接收运营管理平台发送的发布方案和分装至多个容器的数据包;根据所述发布方案,将所述分装至多个容器的数据包存储至本地或预设第一数据库中;
所述客户端,用于发送应用渲染请求至发布管理平台,接收查找到的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系统包括:所述发布管理平台,用于当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应用渲染请求时,优先从本地查找与所述应用渲染请求匹配的数据包,并向所述客户端发送查找到的数据包;若在本地查找不到与所述应用渲染请求匹配的数据包,则从所述预设第一数据库中查找与所述应用渲染请求匹配的数据包,并向所述客户端发送查找到的数据包;若在所述预设第一数据库查找不到与所述应用渲染请求匹配的数据包,则从预设第二数据库中查找与所述应用渲染请求匹配的数据包,并向所述客户端发送查找到的数据包。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所述发布管理平台,还用于若在预设第二数据库中查找到与所述应用渲染请求匹配的数据包,则将所述查找到的数据包存储至所述预设第一数据库,并在所述客户端中进行渲染展示;若在所述预设第一数据库中查找到与所述应用渲染请求匹配的数据包,则将所述查找到的数据包存储至本地,并在所述客户端中进行渲染展示。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容器化的数据发布方法,应用于运营管理平台,所述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657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