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结构用单向密肋空腔楼盖模块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67796.2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3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傅礼铭;傅纤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大成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36 | 分类号: | E04B5/36;E04B5/48;E04B1/88;E04B1/38;E04C5/03;E04G15/06;E04G21/02;E04G21/12;E04G2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结构 单向 空腔 楼盖 模块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结构用单向密肋空腔楼盖模块及其施工方法,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一种混凝土结构用单向密肋空腔楼盖模块由至少两条边密肋梁半模,至少1根钢筋混凝土内密肋梁与至少1块底板连接预制而成,边密肋梁半模与内密肋梁是平行设置的,边密肋梁半模、内密肋梁的下端都与底板通过内部的配筋及混凝土预制成一体;本发明中的一种混凝土结构用单向密肋空腔楼盖模块及其施工方法可以节省施工时间,减少支模撑杆的数量,节约工期,可有效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用单向密肋空腔楼盖模块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目前比较多的应用的叠合楼板,由于适合的跨度比较小,楼板自重比较大,叠合板上现浇湿作业量同样也不小,此外,采用此类叠合板的楼盖中厚度会增加,降低了建筑物的净高,不利于用户使用。
密肋空腔楼盖体系近几年来广泛应用于现浇混凝土结构和预制混凝土结构中,例如,一种现浇混凝土暗密肋无板式空心楼盖的发明专利(专利号为ZL200420103009.7)就公开了预制的空腔构件和现浇的混凝土密肋梁组合成为混凝土密肋空腔楼盖的技术方案,但是这是一种现浇的密肋梁和现浇板方式,不属于装配式建筑;再如,一种双向密肋空腔楼盖及其施工工法的发明专利(专利号为ZL201310490037.2)公开了型钢密肋梁与一块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板组合形成密肋空腔楼盖的技术方案,这类楼板和工艺虽然可以列入装配式建筑技术,但其施工工艺比较复杂,且预制底板和型钢梁没有可靠的连接。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钢筋混凝土结构自身结构的特征,现在急需研发出一种新型装配式密肋空腔模块。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结构用单向密肋空腔楼盖模块及其施工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混凝土结构用单向密肋空腔楼盖模块,由至少两条边密肋梁半模,至少1根钢筋混凝土内密肋梁与至少1块底板连接预制而成,边密肋梁半模与内密肋梁是平行设置的,边密肋梁半模、内密肋梁的下端都与底板通过内部的配筋及混凝土预制成一体,底板设有底板一和底板二,底板一和侧板构成边密肋梁半模。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底板一的厚度为25~50mm,侧板的厚度为25~50mm;或底板一和侧板两个相交的混凝土表面为拉毛的粗糙面;或至少两条边密肋梁半模是平行内密肋梁设置的,另外有两条边密肋梁半模分别位于内密肋梁的端头并与内密肋梁垂直相交,两两平行的4条边密肋梁半模首尾相连形成一个边密肋梁半模框。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边密肋梁半模的底板一和侧板内分别配置有钢筋、钢筋网、钢丝网或者预应力筋;或侧板内所配钢筋来自于底板一的底筋上弯;或侧板内所配钢筋外露出侧板一段长度,并锚入边密肋梁半模框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边密肋梁半模的侧板与内密肋梁之间设置加劲连梁,加劲连梁垂直于内密肋梁并将边密肋梁半模与内密肋梁和底板通过内部的配筋及混凝土预制成一体;或加劲连梁的底筋伸出边密肋梁半模的侧板外锚入边密肋梁半模内;或加劲连梁内预制混凝土的上部有外露的钢筋。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内密肋梁是平行设置的;或内密肋梁与底板二通过配置的钢筋和混凝土预制成整体;或底板二的厚度为30~60mm。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边密肋梁半模和内密肋梁或/和框架梁、剪力墙围合的空间或至少2根内密肋梁与框架梁、剪力墙围合的空间均设置有盖板;或盖板为钢筋混凝土整体现浇板,盖板覆盖边密肋梁半模全部并与边密肋梁半模、内密肋梁整体浇注为一体;或盖板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或盖板外边缘搁置在边密肋梁半模的侧板或/和内密肋梁的预制混凝土部位上,搁置长度为10mm~20mm;或盖板外露的钢筋与边密肋梁、侧板和内密肋梁叠合浇注为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大成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大成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677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融合非对称体制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可调节限制型腕关节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