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边导洞回填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67981.1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4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孔恒;郑昊;花延杰;马景霞;商佳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专卓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64 | 代理人: | 张继鑫 |
地址: | 10004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边导洞 回填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边导洞回填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扣拱初支安装在桩顶冠梁与导洞初支之间,与导洞初支形成边导洞回填空间;在扣拱初支内侧安装固定弧形支撑面,采用加固结构进行支撑面的加固,使其成为整体的支撑结构;采用支撑架体系与支撑结构配合,对扣拱初支进行支撑,以便进行边导洞回填施工。本发明所提供的边导洞回填施工方法可提高边导洞回填及扣拱初支结构施工质量;其次,避免了基层二次处理给结构防水带来隐患,保证导洞内的支护结构完成承担荷载及传递荷载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边导洞回填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P一桩(pile)、B一梁(beam)、A一拱(arc),即由边桩、中桩(柱)、顶底梁、顶拱共同构成初期受力体系,承受施工过程的荷载,其主要技术方案是将盖挖及分步暗挖法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在顶盖的保护下可以逐层向下开挖土体,施作二次衬砌,可采用顺作和逆作两种方法施工,最终形成由初期支护十二次衬砌组合而成的永久承载体系。
传统导洞回填方法为扣拱初支格栅通过节点A(如图3)与导洞初支格栅连接,在扣拱初支格栅内侧用铁丝将木模板固定在初支结构格栅上,然后喷射混凝土施工扣拱初支结构,待扣拱初支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导洞回填,模板施工质量决定了扣拱初支施工质量,结构表面平整度无法得到保证,增加后期结构防水施工时基面处理难度,同时,背后回填的混凝土直接作用在扣拱初支结构上,增加扣拱初支的受力变形,导致扣拱初支进入结构范围内,影响结构尺寸。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边导洞回填施工方法,解决了后期结构防水施工时基面处理难和增加扣拱初支的受力变形导致扣拱初支进入结构范围内影响结构尺寸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边导洞回填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扣拱初支安装在桩顶冠梁与导洞初支之间,与导洞初支形成边导洞回填空间;
在扣拱初支内侧安装固定弧形支撑面,采用加固结构进行支撑面的加固,使其成为整体的支撑结构;
采用支撑架体系与支撑结构配合,对扣拱初支进行支撑,以便进行边导洞回填施工。
进一步的,扣拱初支的格栅与在导洞初支外侧预埋的固定钢板,通过固定角钢进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扣拱初支内侧采用钢模板进行弧面拼接形成支撑面。
进一步的,加固结构包括多个次楞和多个主楞,次楞呈贴合支撑面内侧的弧形,与主楞成十字连接。
进一步的,次楞底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连接角钢,主楞通过连接角钢与次楞连接,形成加固结构。
进一步的,主楞顶部与链接角钢的底部链接,底部与支撑架进行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支撑架顶部设有可调顶托,可调顶托与主楞底部连接。
进一步的,支撑架采用盘扣式钢管支架,与支撑结构配合,对扣拱初支进行支撑。
根据本发明的施工方法,采用支撑面与支撑架的盘扣支架进行支撑,泵送混凝土一次回填边导洞及扣拱初支结构,该方法可提高边导洞回填及扣拱初支结构施工质量,避免了基层二次处理给结构防水带来隐患,保证导洞内的支护结构完成承担荷载及传递荷载的功能,且该方法所用支撑面与支撑架可周转使用,相较于先进行扣拱初支施工再回填的传统方法可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施工方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施工方法的回填施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连接点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支撑结构与支撑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679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