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控制方法、装置及笔记本电脑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71711.8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61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常正中;肖国良;戴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微智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296 | 分类号: | G06F1/329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洪铭福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市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控制 方法 装置 笔记本电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控制方法、装置及笔记本电脑,可用于降低笔记本电脑在充电器插入而电池充满且处于待机或关机时,降低能耗。本发明实施例的节能控制方法包括:检测充电器插入,并获得充电输入电压;根据所述充电输入电压,控制所述充电集成电路持续通电并控制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给所述电池充电;当所述电池电量充满且所述笔记本电脑的工作状态为待机或关机时,控制所述充电集成电路停止通电。本发明的节能控制方法与相关技术的其它节能控制方法相比,在笔记本电脑充电器插入而电池充满且处于待机或关机时,切断充电集成电路的通电,从而在整体上降低笔记本电脑的维持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笔记本电脑节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控制方法、装置及笔记本电脑。
背景技术
伴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及广泛的应用,其对能源的消耗总量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于个人电脑节能的要求应运而生。与之对应的,全世界对于个人电脑节能要求的相关标准纷纷出台,如美国的CEC认证要求,中国的CHINA ENERGY LABEL(中国节能产品标识),以及欧盟的ERP认证等都是对于产品节能要求的相关认证要求与法规,个人电脑产品要满足这些认证要求就需要从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的角度来实现相关场景的节能设计。
对于笔记本电脑来讲,最常见的场景是一直插着充电器,但是机器处在关机或者待机状态,节能设计最需要考虑的场景为笔记本电脑充电已满后的维持功耗。相关技术在笔记本电脑处于待机或关机状态、且充电器一直有充电输入电压输入、而电池充满时,会通过发送停止充电的相关指令给充电集成电路以使其停止向电池充电,但充电集成电路本身还会处于通电状态,从而造成较高的维持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节能控制方法、装置及笔记本电脑,能够在充电器一直插入且笔记本电脑处于待机或关机状态而电池充满时,使充电集成电路停止通电,从而降低维持功耗。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能控制方法,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嵌入式控制器,所述笔记本电脑包括有电池、充电集成电路,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充电器插入,并获得充电输入电压;
根据所述充电输入电压,控制所述充电集成电路持续通电并控制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给所述电池充电;
当所述电池电量充满且所述笔记本电脑的工作状态为待机或关机,控制所述充电集成电路停止通电。
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相关技术在笔记本电脑处于待机或关机状态、且充电器一直处于插入状态、而电池充满时,会通过发送停止充电的相关指令给充电集成电路以使其停止向电池充电,但充电集成电路本身还会处于通电状态,从而造成能源的消耗。而通过直接使充电集成电路停止通电,可以使得电池停止充电的同时,充电集成电路也停止工作,从而更大限度的降低笔记本电脑处于待机或关机状态、且充电器一直处于插入状态、而电池充满时的维持功耗。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充电输入电压,控制所述充电集成电路持续通电并控制所述充电集成电路给所述电池充电,包括:
通过所述充电集成电路根据所述充电输入电压生成持续充电信号;
根据所述持续充电信号,生成充电参数信号,并持续输出持续通电信号以控制所述充电集成电路持续通电;
通过所述充电集成电路根据所述充电参数信号,对所述电池充电。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当所述电池电量充满且所述笔记本电脑的工作状态为待机或关机,控制所述充电集成电路停止通电,包括:
检测到所述电池电量充满且所述笔记本电脑的工作状态为待机或关机;
停止输出所述持续通电信号以控制所述充电集成电路停止通电。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节能控制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微智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微智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717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