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上下位智能车库的新能源汽车收费充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73066.3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79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婷婷;刘会珍;孙素军;杨靖;许敏;程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35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91 | 代理人: | 张婉 |
地址: | 239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下位 智能 车库 新能源 汽车 收费 充电 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上下位智能车库的新能源汽车收费充电装置,包括上层安装架、下层安装架;上层安装架上可移动安装有上层充电桩,上层安装架上还安装有用于驱动上层充电桩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的上层纵向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上层充电桩在水平方向移动的上层横向驱动机构;下层安装架位于上层安装架下方并与上层安装架连接,下层安装架上可移动安装有下层充电桩,下层充电桩所在竖直面与上层充电桩所在竖直面平行,下层安装架上还安装有用于驱动下层充电桩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的下层纵向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下层充电桩在水平方向移动的下层横向驱动机构。本发明能够在多部车辆停泊的静止过程或提取车辆的移动过程中能持续对车辆进行充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充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上下位智能车库的新能源汽车收费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市面上的汽车多是使用汽油作为动力能源。大城市车辆极多,大量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汽油,不仅消耗巨大而且污染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始出现了电动汽车,而电动汽车比较明显的弊端是储电量小,因此需要及时对电动汽车充电。然而充电配套设施的匮乏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原因,立体车库与充电设备相结合,不仅能节约城市用地、缓解城市拥堵,而且能很大程度的增加一个地区充电桩的分布数量,提供更多的充电车位。目前的立体车库充电解决方案大多是充电桩配合外部电网进行充电的形式,在电动汽车充电时,需要在各个车位后面对应安装充电枪,设备成本高,空间占用较大,实际停车的时候,可能只有一个车位上的车需要充电。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上下位智能车库的新能源汽车收费充电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上下位智能车库的新能源汽车收费充电装置,包括上层安装架、下层安装架;上层安装架上可移动安装有上层充电桩,上层安装架上还安装有用于驱动上层充电桩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的上层纵向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上层充电桩在水平方向移动的上层横向驱动机构;下层安装架位于上层安装架下方并与上层安装架连接,下层安装架上可移动安装有下层充电桩,下层充电桩所在竖直面与上层充电桩所在竖直面平行,下层安装架上还安装有用于驱动下层充电桩在竖直方向上下移动的下层纵向驱动机构以及用于驱动下层充电桩在水平方向移动的下层横向驱动机构。
优选的,上层安装架包括上层矩形框和上层移动导轨,上层移动导轨水平布置且其两端分别与上层矩形框宽度方向两侧可移动连接,上层移动导轨上可移动安装有竖直布置的上层安装座,上层充电桩安装在上层安装座上。
优选的,上层矩形框宽度方向两侧均设置有竖直布置的第一滑杆,第一滑杆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上层移动导轨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滑块固定连接。
优选的,上层纵向驱动机构包括两个上层纵向驱动组件,两个上层纵向驱动组件分别安装在上层矩形框宽度方向两侧;上层纵向驱组件包括两个上层纵向传动轮和上层纵向驱动电机,两个上层纵向传动轮转动安装在上层矩形框上,两个上层纵向传动轮之间通过上层纵向同步带传动连接,上层纵向驱动电机与其中一个上层纵向传动轮传动连接;两个第一滑块分别与两个上层纵向驱动组件的上层纵向同步带连接。
优选的,上层横向驱动机构包括两个上层横向传动轮和上层横向驱动电机,两个上层横向传动轮分别转动安装在上层移动导轨两端且两个上层横向传动轮之间通过上层横向同步带传动连接,上层横向驱动电机与其中一个上层横向传动轮传动连接;上层安装座与上层横向同步带连接。
优选的,下层安装架包括下层矩形框和下层移动导轨,下层移动导轨水平布置且其两端分别与下层矩形框宽度方向两侧可移动连接,下层移动导轨上可移动安装有竖直布置的下层安装座,下层安装座所在竖直面与上层安装座所在竖直面平行,下层充电桩安装在下层安装座上。
优选的,下层矩形框宽度方向两侧均设置有竖直布置的第二滑杆,第二滑杆上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下层移动导轨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滑块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730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