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稻ETFβ基因在调控植物育性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76711.7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92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程祝宽;杨晗;李亚非;唐丁;沈懿;杜桂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14/415 | 分类号: | C07K14/415;C12N15/29;C12N15/82;C12N15/84;A01H5/00;A01H5/02;A01H6/4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张立娜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etf 基因 调控 植物 中的 应用 | ||
1.ETFβ蛋白或其相关生物材料在调控植物育性中的应用;
所述ETFβ蛋白为如下任一:
(A1)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的蛋白质;
(A2)将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来源于水稻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
(A3)与(A1)-(A2)中任一所限定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9%以上、95%以上、90%以上、85%以上或者80%以上同一性且来源于水稻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
(A4)在(A1)-(A3)中任一所限定的蛋白质的N端和/或C端连接蛋白标签后得到的融合蛋白;
所述相关生物材料为能够表达所述ETFβ蛋白的核酸分子,或含有所述核酸分子的表达盒、重组载体、重组微生物或转基因细胞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植物育性是通过调控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实现的;和/或
所述调控植物育性体现为:在缺氮条件下,在所述植物中,所述ETFβ蛋白的表达量和/或活性降低,所述植物的育性降低;和/或
所述调控植物育性体现为:在缺氮条件下,在所述植物中,所述ETFβ蛋白的表达量和/或活性提高,所述植物的育性提高。
3.能够使植物中ETFβ蛋白的表达量和/或活性降低的物质在如下中应用:在缺氮条件下,降低所述植物的育性;
所述ETFβ蛋白为如下任一:
(A1)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的蛋白质;
(A2)将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来源于水稻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
(A3)与(A1)-(A2)中任一所限定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9%以上、95%以上、90%以上、85%以上或者80%以上同一性且来源于水稻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
(A4)在(A1)-(A3)中任一所限定的蛋白质的N端和/或C端连接蛋白标签后得到的融合蛋白。
4.一种培育氮素依赖型不育系的方法,包括使受体植物中ETFβ蛋白的表达量和/或活性降低的步骤;
所述ETFβ蛋白为如下任一:
(A1)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的蛋白质;
(A2)将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来源于水稻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
(A3)与(A1)-(A2)中任一所限定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9%以上、95%以上、90%以上、85%以上或者80%以上同一性且来源于水稻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
(A4)在(A1)-(A3)中任一所限定的蛋白质的N端和/或C端连接蛋白标签后得到的融合蛋白。
5.一种培育氮素依赖型不育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受体植物中能够表达ETFβ蛋白的核酸分子进行抑制表达,得到转基因植物;从所述转基因植物中获得氮素依赖型不育系;
所述ETFβ蛋白为如下任一:
(A1)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的蛋白质;
(A2)将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来源于水稻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
(A3)与(A1)-(A2)中任一所限定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9%以上、95%以上、90%以上、85%以上或者80%以上同一性且来源于水稻具有相同功能的蛋白质;
(A4)在(A1)-(A3)中任一所限定的蛋白质的N端和/或C端连接蛋白标签后得到的融合蛋白。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氮素依赖型不育系为在缺氮条件下表现为不育,在不缺氮条件下表现为可育。
7.一种调控植物育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P1和P2:
P1、按照权利要求4-6中任一所述方法制备氮素依赖型不育系;
P2、通过调控所述氮素依赖性不育系的培养基质中氮素的含量来调控其育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7671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pc突变体及其在制备L-缬氨酸中的应用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烧录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