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驱油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循环利用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79627.0 | 申请日: | 202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25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杨萍萍;郑帅;黄强;李红伟;朱卫权;叶洋;王爱军;谢亮;武文静;方卉;林双;刘建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油(新疆)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103/10;C02F1/40;C02F3/34;C02F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娜;黄健 |
地址: | 10012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油用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循环 利用 方法 装置 | ||
1.一种驱油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使油田采出液进入聚结器内与亲油性陶粒接触,在所述接触过程中使所述油田采出液中的油分发生聚结,得到聚结后混合液;其中,所述油田采出液包括驱油剂成分,所述驱油剂成分包括聚合物和/或表面活性剂;
使所述聚结后混合液进行沉降处理,分别得到上层的油相、中层的水相和下层的固体相;
向所述水相中加入还原性催化剂,然后采用第一含氧气体进行第一曝气处理,分离出在第一曝气处理过程中水相上部产生的浮渣,得到曝气出水;
采用第二含氧气体对所述曝气出水进行第二曝气处理,且在所述第二曝气处理过程中,使所述曝气出水与微生物菌接触作用,得到除杂后液;其中,所述微生物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中的至少一种;
将所述除杂后液进行过滤,得到含有所述驱油剂成分的净化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性催化剂包含FeSO4、ZnNb2O6、TiO2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曝气处理中,产生含有第一含氧气体的气泡,所述气泡的直径为50μm-8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曝气处理中,第一含氧气体与水相的体积比为15-20:1,曝气时间为4h-8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性催化剂的质量与水相的体积之比为1mg-2mg:1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含氧气体与曝气出水的体积比为20-30:1,所述第二曝气处理的时间为24h-36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油田采出液进入聚结器内与亲油性陶粒接触的过程包括:将陶粒填充于聚结器中形成陶粒层,使油田采出液进入聚结器内与陶粒层接触;其中,所述陶粒层的厚度为1.5m-2m,所述陶粒的粒径为50μm-100μm;堆积密度为800kg/m3-1000kg/m3,孔隙率≥6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除杂后液进行过滤的过程包括:使所述除杂后液流经过滤介质以实现所述过滤,其中,所述过滤介质包括核桃壳、石英砂中的至少一种。
9.一种用于实施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循环利用方法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聚结器、除油罐、曝气罐、微生物池、过滤器;
所述聚结器包括原料入口、陶粒层、聚结器出口,
所述除油罐包括除油罐入口、收油管道、收泥管线、除油罐出口;
所述曝气罐包括曝气罐入口、第一供气装置、曝气罐出口、第一收渣管线,其中所述第一供气装置向曝气罐内提供第一含氧气体;
所述微生物池包括微生物池入口、第二供气装置、菌种加入口、微生物池出口、第二收渣管线;其中所述第二供气装置向微生物池内提供第二含氧气体;
所述过滤器包括过滤器入口、过滤介质、过滤器出口;
所述聚结器出口与所述除油罐入口连通,所述除油罐出口与所述曝气罐入口连通;所述曝气罐出口与所述微生物池入口连通,所述微生物池出口与所述过滤器入口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中包括三个依次连接的微生物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油(新疆)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油(新疆)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7962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