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炭载Pd-Ru-ILs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80719.0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53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黄鹏;鞠景喜;杨立强;谢智平;魏青;刘斌;王惟;马银标;潘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微通催化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1/02 | 分类号: | B01J31/02;B01J37/16;B01J37/18;C07C211/48;C07C209/1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何俊 |
地址: | 323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d ru ils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领域,公开了一种炭载Pd‑Ru‑ILs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该催化剂以活性炭为载体,以分散负载于活性炭中的钌、钯金属颗粒为活性成分,以负载于活性炭中离子液体为金属配位剂。本发明在钌基催化剂中引入金属钯和特定种类的离子液体,将其作为苯胺的N‑烷基化催化剂。其中,金属钯的引入可遏制亚胺的生成,有效提高目标产物仲胺的选择性;同时可有效降低金属Ru的还原温度。离子液体的引入可有效将大部分钯、钌的金属颗粒尺寸控制在2nm以内,提高了金属分散度,并在反应过程后有效保持金属颗粒的分散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炭载Pd-Ru-ILs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仲胺与叔胺在医药、聚合物、染料与农业中都是重要的中间体。胺与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可以用来合成二级、三级胺,但其选择性难于控制(二级胺、三级胺以及季铵盐),而且生成的卤素盐作为其副产物。醇代替卤化物得到胺类化合物,只生成水作为副产物,而且选择性易于控制。另一方面,醇作为原料还有很多其他的优点,比如低毒,易保存,价廉等。使用醇作为烷基化剂缺点是羟基是较难的离去基团,因此通常采用醇脱氢得到醛,再与胺发生还原胺化反应的借氢策略。胺与醇的反应就非常具有优势,因为其副产物只有对环境没有污染的水,且不需要添加任何的还原剂。以往催化剂大多数使用的是均相催化剂,虽然均相催化剂具有高活性,但是其不能回收,对空气敏,价格昂贵,使其的工业化推广,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人们开始转向制备高活性的可回收的多相催化剂。
中国专利201310753002.3公开了一种负载型钌钯炭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使用真空等量浸渍法浸渍钌盐溶液,干燥后,再次使用真空等量浸渍钯盐溶液,干燥后得到钌钯前驱体,重新加入碱液,调节体系至碱性,还原后得到钌钯/炭催化剂,钌负载量为0.5%~8%,钯负载量为0.1%~2%。所得金属颗粒为2~5nm。并将其用于DMT催化加氢制备DMCD,DMT转化率99.3~100%,DMCD选择性95.5~96.4%,DMCD提纯后纯度大于99.5%。中国专利201610788651.0公开了一种制备钌钯炭制备及其应用,其使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至钯钌混合溶液中,钯钌摩尔比为1∶9~9∶1,PVP与钯钌总摩尔比为5∶1~40∶1。在微波反应器中,100~200℃下反应0.5~3h。产物离心分离、洗涤、干燥后得到钯-钌金属纳米颗粒。用于丁腈橡胶催化加氢反应。
由上可知,现有技术中钌钯炭催化剂在催化加氢反应中,而在苯胺的N-烷基化反应作为催化剂的应用尚未发现报道。并且,若直接现有的钌钯炭催化剂用于催化苯胺的N-烷基化反应,催化效果也不够理想。因此,有必要开发出一款专门适用于苯胺的N-烷基化反应的钌钯炭催化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炭载Pd-Ru-ILs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本发明在钌基催化剂中引入金属钯和特定种类的离子液体,将其作为苯胺的N-烷基化催化剂。其中,金属钯的引入可遏制亚胺的生成,有效提高目标产物仲胺的选择性;同时可有效降低金属Ru的还原温度。离子液体的引入可有效将钯、钌的金属颗粒尺寸控制在2nm以内,提高了金属分散度,并在反应过程后有效保持金属颗粒的分散度。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炭载Pd-Ru-ILs催化剂,以活性炭为载体,以分散负载于活性炭中的钌、钯金属颗粒为活性成分,以负载于活性炭中离子液体为金属配位剂。钌、钯金属颗粒的粒径小于2nm。
本发明催化剂的载体中负载有钌、钯金属颗粒和离子液体。其中,
(1)金属钯的引入,可遏制亚胺的生成,有效提高目标产物仲胺的选择性;同时,由于钯解离氢的能力以及氢溢流效应,可有效降低金属Ru的还原温度(金属钌的还原温度可由未添加Pd时的340℃降低至245℃)。
(2)离子液体的引入,可有效将大部分钯、钌的金属颗粒尺寸控制在2nm内,提高了金属分散度,并在反应过程后有效保持了金属颗粒的分散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微通催化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微通催化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807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