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弹簧管尺寸及刚度的非接触测量设备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680985.3 | 申请日: | 2021-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53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原佳阳;张卓磊;聂航;宰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工业南京伺服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25 | 分类号: | G01B11/25;G01B11/02;G01M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张毓灵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簧 尺寸 刚度 接触 测量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弹簧管尺寸及刚度的非接触测量设备及方法;该设备包括弹簧管、二维平行光发射器、气动测台、升降机构、气动量仪、控制器、二维感光设备、投影显示器。将薄壁零件弹簧管放置在气动测台上,气动量仪通入气体后,弹簧管置于二维平行光发射器与二维感光设备之间,二维感光设备可检测到弹簧管遮光区域,在投影显示器上显示上端图像;通过升降机构可推动气动测台向上位移,并在投影显示器上捕捉弹簧管下端图像;控制器接受各测量数据后,通过内置公式换算得到弹簧管刚度。测量设备及方法在测量时与弹簧管薄壁无接触,薄壁段无应力、不变形,具有不损伤零件、测量精度高、效率高的特点,此外光学和气动测量系统磨损小,测量稳定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液伺服元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弹簧管尺寸及刚度的非接触测量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弹簧管是电液伺服阀的重要零件,其尺寸及刚度决定了整阀的静动态特性,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监控及尺寸和刚度值,保证零件一致性。此外,弹簧管零件的关键尺寸(内径、薄壁外径)等公差范围仅10微米,要求测量设备具有足够的精度和测量稳定性。
但由于弹簧管为薄壁零件,壁厚仅约70微米左右,采用传统的接触测量方法将导致薄壁段变形,可能对零件造成损伤,导致其抗疲劳性能下降,同时,变形带来的测量误差较大,难易获得准确的尺寸和刚度值;因此弹簧管等薄壁零件,不宜采用接触测量。
目前可通过给弹簧管施加力或力矩,测量其变形的方式,换算得到弹簧管刚度值;这种测量方式,测试过程复杂,稳定性差,不利于零件一致性控制,并且无法获得弹簧管尺寸值,无法监控弹簧管强度。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缺乏弹簧管等薄壁零件尺寸及刚度的精密测量手段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弹簧管尺寸及刚度的非接触测量设备及方法,该设备将薄壁零件弹簧管放置在气动测台上,气动量仪通入气体后,测量气体压力可换算得到弹簧管内径与测头外径之间的间隙,进而得到弹簧管内径尺寸;此时弹簧管置于二维平行光发射器与二维感光设备之间,二维感光设备可检测到弹簧管遮光区域,在投影显示器上显示上端图像;通过升降机构可推动气动测台向上位移X,并在投影显示器上捕捉弹簧管下端图像,通过图像识别最终获得弹簧管薄壁段截面外径、上下圆角半径、上下台肩所在直线相对于视野中心的距离。控制器接受各测量数据后,通过内置公式换算得到弹簧管刚度。测量设备及方法在测量时与弹簧管薄壁无接触,薄壁段无应力、不变形,具有不损伤零件、测量精度高、效率高的特点,此外光学和气动测量系统磨损小,测量稳定性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弹簧管尺寸及刚度的非接触测量设备,所述测量设备至少包括:气动测台、二维投影尺寸测量仪、升降机构、控制器;所述气动测台集成有凸起的气动测头,用于放置待测弹簧管并测量弹簧管内径数据发送至控制器;所述升降机构接受控制器指令以调节气动测台的高度;所述二维投影尺寸测量仪用于检测待测弹簧管的外廓尺寸并发送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计算输出测量结果。
优选的,所述二维投影尺寸测量仪至少包括二维平行光发射器、二维感光设备、投影显示器;其中,二维平行光发射器与二维感光设备同轴,并固定在台架上,待测弹簧管位于二维平行光发射器与二维感光设备之间,所述二维平行光发射器发射平行光源经待测弹簧管在二维感光设备上形成投影并通过投影显示器显示,投影显示器识别投影轮廓。具体的,投影显示器具有图像识别功能,可识别弹簧管遮光形状的具体尺寸,包括薄壁段截面外径D1、D2、D3、上下圆角R1、R2、上下台肩相对于视野中心的坐标Y1、Y2。
优选的,所述气动测台由工作平台、气动测头和气动量仪组成,所述气动测头入口连接稳压气源,出口外侧套装待测弹簧管;弹簧管内径与气动测头出口外径之间形成一定间隙δ,气动量仪检测气动测头出口压力值,可计算得到间隙δ的大小,从而计算出待测弹簧管内径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工业南京伺服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工业南京伺服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6809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