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箱涵裂缝变形控制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05228.5 | 申请日: | 2021-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329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姚志雄;崔瀛;张忠星;邓历振;夏华灿;王煌森;曹阳;李志高;林雪尾;陈晓东;邹少鹏;刘耀星;吉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福建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15;E21D21/00;E01F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陈炳萍 |
地址: | 350118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裂缝 变形 控制 加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箱涵裂缝变形控制加固结构,涉及箱涵裂缝控制加固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箱涵的混凝土结构和钢板,钢板通过金属扩张型锚栓固定于混凝土结构的表面;钢板与混凝土结构表面之间的间隙设有压密砂浆体。本箱涵裂缝变形控制加固结构的整体刚度好,耐久性好,可对箱涵混凝土板裂缝变形进行有效控制,也可对混凝土劣化、剥落、振捣不密实等病害进行局部或整体加固,工艺简单,适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涵裂缝控制加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的箱涵裂缝变形控制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城市可利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已成为必然趋势。箱涵顶进工法是城市隧道开挖的一种很重要的工法,而箱涵在设计时考虑不周易导致承载力不足或是由于箱涵混凝土劣化等原因造成混凝土强度等级降低,尤其季节变化地下水位降低、侧压减少,上部板的中间正弯矩增加,箱涵混凝土更易出现裂缝。
目前,现有技术中针对箱涵裂缝的加固方法一般采用在构筑物的表面粘结钢板加固。这种方法的关键是粘结剂,其加固整体完全依赖粘结剂的粘结力,粘结剂的耐久性较差导致混凝土板无法保证坚固、耐用;另外,进行箱涵裂缝加固施工时必须将粘结面清洗干净,且填充粘结剂时必须去除气泡以利密贴。现有技术中对箱涵裂缝的加固方法,其施工工序复杂,且对箱涵的裂缝变形控制效果不佳。
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设计一种新型的箱涵裂缝变形控制加固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箱涵裂缝变形控制加固结构,本箱涵裂缝变形控制加固结构的整体刚度好,耐久性好,可对箱涵混凝土板裂缝变形进行有效控制,也可对混凝土劣化、剥落、振捣不密实等病害进行局部或整体加固,工艺简单,适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的箱涵裂缝变形控制加固结构,包括箱涵的混凝土结构和钢板,所述钢板通过金属扩张型锚栓固定于混凝土结构的表面;所述钢板与混凝土结构表面之间的间隙设有压密砂浆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箱涵裂缝变形进行控制加固时,针对箱涵裂缝变形需要加固的部位,在箱涵既有的混凝土结构表面,通过金属扩张型锚栓将钢板固定于混凝土结构的表面,使箱涵的构造物与钢板形成一个可共同受力的整体,并对钢板与混凝土结构的表面之间的空隙进行压浆,显著提升加固结构的整体刚度,从而确保箱涵裂缝变形控制的效果;本箱涵裂缝变形控制加固结构的整体刚度好,耐久性好,可对箱涵混凝土板裂缝变形进行有效控制,也可对混凝土劣化、剥落、振捣不密实等病害进行局部或整体加固,工艺简单,适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属扩张型锚栓贯穿钢板锚入混凝土结构内的深度为10-15倍金属扩张型锚栓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属扩张型锚栓贯穿钢板锚入混凝土结构内的深度为10-15倍金属扩张型锚栓的直径,便于确保钢板固定于箱涵既有的混凝土结构表面的稳定形,从而确保箱涵的构造物与钢板形成一个可共同受力的整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属扩张型锚栓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金属扩张型锚栓等间距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金属扩张型锚栓等间距设置,根据箱涵结构的劣化状态,多个金属扩张型锚栓布置的间距越小其承载力越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属扩张型锚栓外露于钢板外的端部设有螺母,所述螺母用于施加扭矩,使金属扩张型锚栓锚入混凝土结构内的前端充分扩张而达到紧密锚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母,便于施加扭矩,确保金属扩张型锚栓锚入混凝土结构内充分扩张而达到紧密锚固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属扩张型锚栓外露于钢板外的端部设有螺帽,所述螺帽为塑料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福建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工程学院;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福建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052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