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壶盖掉落的茶壶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05821.X | 申请日: | 2021-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126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小明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李海波 |
地址: | 52423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壶盖 掉落 茶壶 | ||
一种防壶盖掉落的茶壶,包括茶壶本体、壶盖和把手,把手固定连接在茶壶本体上,茶壶本体上设有与之相通的壶嘴,茶壶本体顶部开设有壶口,壶盖底部设有环垣,环垣的外径与壶口相适配,环垣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圆孔,且每组圆孔中圆孔的数目至少有1个。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在环垣上设置圆孔,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环垣与壶口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当在使用茶壶倒茶时,茶水会从圆孔进入到环垣与壶口内壁之间的缝隙中,通过水的吸附力,让环垣与壶口之间贴合在一起,并且由于物体的热胀冷缩,环垣以及壶口受热后都会微微膨胀,进一步增加环垣与壶口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实现在倒茶时茶壶的倾斜角度达到至少90度,壶盖也不会从茶壶本体上掉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壶盖掉落的茶壶。
背景技术
茶壶是一种泡茶和斟茶用的带嘴器皿。它是茶具的一种,主要用来泡茶。茶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圈足四部分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盖等细部。壶身有口、延、嘴、流、腹、肩、把等部分。由于壶的把、盖、底、形的细微差别,因此茶壶的形态众多。
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的茶壶壶盖都是直接放置在茶壶上,虽然方便拿放壶盖本体,但是在倒茶时容易掉落摔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市场上有一些茶壶采用绳子把壶盖捆绑在茶壶上,虽然解决了壶盖掉落摔碎的问题,但是整体不美观,并且用绳子捆绑壶盖在使用的时候也不太方便,壶盖还是会从茶壶上滑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壶盖掉落的茶壶,能够在倒茶时,壶盖自身会固定在茶壶上,无需外加任何固定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壶盖掉落的茶壶,包括茶壶本体、壶盖和把手,所述把手固定连接在茶壶本体上,所述茶壶本体上设有与之相通的壶嘴,所述茶壶本体顶部开设有壶口,所述壶盖底部设有环垣,所述环垣的外径与壶口相适配,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垣上设置有至少一组圆孔,且每组圆孔中圆孔的数目至少有1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环垣上设置有两组圆孔,两组圆孔之间呈180度等分设置在环垣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环垣上设置有三组圆孔,三组圆孔之间呈120度等分设置在环垣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环垣上设置有四组圆孔,四组圆孔之间呈90度等分设置在环垣上。
优选的,所述每组圆孔中圆孔的数目为1-3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在壶盖底部的环垣上设置至少一组圆孔,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环垣与壶口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当在使用茶壶倒茶的时候,茶水会从圆孔流入到环垣与壶口内壁之间的缝隙中,通过水具有吸附力的原理,可以让环垣与壶口之间紧紧贴合在一起,并且由于物体的热胀冷缩,在茶壶内装有热茶时,环垣以及壶口都会受热微微膨胀,让环垣与壶口之间更加贴合,进一步增加了环垣与壶口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实现在倒茶时茶壶的倾斜角度达到至少90度,壶盖也不会从茶壶本体上掉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右侧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壶盖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壶盖左视图。
图中:1-茶壶本体,2-壶盖,3-把手,4-壶嘴,5-壶口,6-环垣,7-圆孔,8- 壶钮,9-过滤孔,1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小明,未经李小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058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窗体部位的保温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可调压力的测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