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弯式插针的印制板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12997.8 | 申请日: | 202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730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沈靖舒;吴旭娇;刘向阳;余睿;黄婉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71 | 分类号: | H01R12/71;H01R13/04;H01R13/03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辰智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2 | 代理人: | 贺凤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弯式插针 印制板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弯式插针的印制板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和弯式插针,所述弯式插针的一端通过绝缘体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弯式插针包括直线导体和“L”形导体,所述直线导体的第一端和所述“L”形导体的第一端相互连接,所述直线导体的中段置于所述绝缘体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弯式插针设计为直线导体和“L”形导体连接的结构,可以先加工好直线导体和“L”形导体并镀上镀层,再将直线导体通过绝缘体安装在壳体内,最后再将“L”形导体与直线导体连接形成弯式插针,不需要再进行弯针操作,避免了弯针工序中出现镀层脱落、咯伤的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提高了产品合格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制板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带弯式插针的印制板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印制板电连接器是一种专门安装在印制板上的电连接器,其基本结构包括壳体和插针,插针的一端通过绝缘体安装在壳体内。印制板电连接器的插针一般在其外壁上设有镀层,以提高其导电性能以及防腐蚀性能,所以镀层的稳定性对印制板电连接器的导电性能、防腐蚀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应用需求不同,插针有直式和弯式两种,在电力工程中,经常应用带弯式插针的印制板电连接器,其导电可靠性、耐腐蚀性能是该类电连接器的重要性能。
传统带弯式插针的印制板电连接器,其弯式插针为一体化结构,为了便于将弯式插针安装在壳体内,一般是先将直式插针安装在壳体内后在进行弯针操作,如此形成弯式插针,在弯针工序中会经常出现镀层脱落、咯伤的问题,最终导致产品无法通过盐雾试验,增加了产品报废率,提高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插针安装后不再进行弯针操作的带弯式插针的印制板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带弯式插针的印制板电连接器,包括壳体和弯式插针,所述弯式插针的一端通过绝缘体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弯式插针包括直线导体和“L”形导体,所述直线导体的第一端和所述“L”形导体的第一端相互连接,所述直线导体的中段置于所述绝缘体内。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直线导体和“L”形导体之间快速且稳定可靠的连接,所述直线导体的第一端靠近端头的位置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L”形导体的第一端为外径增大的大径端且设有盲孔,所述直线导体第一端的第一环形凹槽置于所述“L”形导体第一端的盲孔内且两者之间压接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更快速、精准的压接连接,所述“L”形导体第一端的外壁上与所述盲孔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长度且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所在区域内。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直线导体和“L”形导体之间发生旋转,所述直线导体上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侧的位置设有第一凸环,所述第一凸环的两个相对侧面均为平面,所述“L”形导体的第一端端头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内表面为平面的外凸片,两个所述外凸片的内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凸环的两个外壁平面面面接触。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直线导体在绝缘体内轴向移动和旋转,所述直线导体中置于所述绝缘体内的中段外壁上设有轴向间隔排列的两个第二凸环,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凸环的两个相对侧面均为平面。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加工和组装,所述壳体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连接而成,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径,所述直线导体的第一端由内而外穿出所述第二壳体的通孔;所述绝缘体包括相互面面接触的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所述第一绝缘体的一部分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绝缘体的另一部分和所述第二绝缘体均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129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