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活垃圾填埋气脱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13985.7 | 申请日: | 202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14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郑超;杨一清;渠金虎;李耀晃;张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环投环境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90 | 分类号: | B01D53/90;B01D53/62;C10L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赵永强 |
地址: | 51054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活 垃圾 填埋气 脱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填埋气脱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活垃圾填埋气脱氧装置,通过该一种生活垃圾填埋气脱氧装置的设置,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所述反应罐左侧上部内腔安装有氧气传感器,所述反应罐右侧上部内腔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反应罐左侧上部外壁连接有进气口、所述反应罐下部内腔安装有加热棒,所述反应罐左侧下部外壁连接有入液管,所述反应罐底部内腔放置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溶液,所述反应罐右侧底部外壁安装有排污口,所述反应罐顶部安装有脱氧催化剂罐,可以在脱氧反应时同时降低填埋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使填埋气中的甲烷纯度提高,使填埋气可以用于发电和家庭生活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填埋气脱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活垃圾填埋气脱氧装置。
背景技术
填埋气体还含有微量的氨、一氧化碳、硫化氢、多种挥发性有机物等物质,会产生恶臭问题和空气污染。填埋气体的两种主要成分(甲烷和二氧化碳)都属于温室气体。但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IPCC)相关规定,未经过处理的填埋气体中二氧化碳为生物质分解的结果,属于自然碳循环的一部分,不计入温室气体。填埋气体中甲烷被列入大气温室气体清单,其温室效应是同体积二氧化碳的21倍,通常,垃圾填埋气脱氧处理采用直接燃烧工艺,其将脱氧催化剂装脱氧设备内,利用热源将填埋气升温到一定数值,当高温填埋气通过催化剂除氧层时,催化剂即促成填埋气中的氧和甲烷反应,从而达到脱除氧组分的目的,现有技术中填埋气中二氧化碳虽然不属于温室气体,但是还是会对温室效应造成影响,因此需要一种可以降低填埋气中二氧化碳的填埋气脱氧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现有矫正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活垃圾填埋气脱氧装置,通过该一种生活垃圾填埋气脱氧装置的设置,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所述反应罐左侧上部内腔安装有氧气传感器,所述反应罐右侧上部内腔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反应罐左侧上部外壁连接有进气口、所述反应罐下部内腔安装有加热棒,所述反应罐左侧下部外壁连接有入液管,所述反应罐底部内腔放置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溶液,所述反应罐右侧底部外壁安装有排污口,所述反应罐顶部安装有脱氧催化剂罐,可以在脱氧反应时同时降低填埋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使填埋气中的甲烷纯度提高,使填埋气可以用于发电和家庭生活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气脱氧装置,其包括反应罐、脱氧催化剂罐、压缩机和控制器,所述反应罐左侧上部内腔安装有氧气传感器,所述反应罐右侧上部内腔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反应罐左侧上部外壁连接有进气口、所述反应罐下部内腔安装有加热棒,所述反应罐左侧下部外壁连接有入液管,所述反应罐底部内腔放置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溶液,所述反应罐右侧底部外壁安装有排污口,所述反应罐顶部安装有脱氧催化剂罐,所述脱氧催化剂罐右侧壁安装有管道,所述管道底部连接反应罐,所述管道上安装有电磁阀,所述反应罐右侧上部外壁连接管道,所述管道连接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右侧通过管道连接压缩机,所述压缩机顶部右侧连接管道,顶部右侧所述管道连接储存罐,所述储存罐内腔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氧气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电性输入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性输出连接加热棒、电磁阀和压缩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活垃圾填埋气脱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反应罐前表面安装有观察窗。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活垃圾填埋气脱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压缩机左侧顶部管道和右侧顶部管道上安装有电磁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生活垃圾填埋气脱氧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排污口上安装有电磁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环投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环投环境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139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