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15774.7 | 申请日: | 202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16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搜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9;H01M50/204;H01M50/24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268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新能源 汽车 锂电池 散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散热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由电池箱和散热架组成,所述电池箱内设置有锂电池,所述电池箱表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散热架由散热套管与排液管组成,所述散热套管套接在锂电池表壁上,所述排液管表壁上焊接有限位杆。本实用新型中,该基于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散热装置,通过散热套管的套接在锂电池表壁的设计,散热套管与锂电池从底端到顶端贴合,使得锂电池产生的热量能够将散热套管内的冷凝液体蒸发成汽体,汽体上升至冷凝仓内冷凝成液体带走热量,之后重新流动至散热套管内部,循环进行散热,相比较风冷散热,无需电机带动风扇转动产生能源消耗,同时占地空间较小,降低了散热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动力来源于汽车的锂电池,“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1912年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 N. Lewis提出并研究。20世纪70年代时,M.S. 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
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长期使用过程中,锂电池损耗较大,而导致锂电池损耗较大的原因之一就是锂电池长期使用过程中会散发很大的热量,这些热量不能如果不能很好的散发的话,会导致锂电池温度持续升高失控,对锂电池造成损耗影响使用寿命,更严重时导致锂电池短路,引起锂电池自燃,有一定的安全隐患,部分锂电池散热装置都是采用风冷,风冷式散热往往需要空间较大,且散热效果不好,同时还有一些锂电池散热装置结构复杂,安装繁琐,后期维护时拆卸较为不便,且不能对锂电池限位,锂电池受到外部冲击时,不能有效缓冲冲击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基于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散热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基于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散热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由电池箱和散热架组成,所述电池箱内设置有锂电池,所述电池箱表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散热架由散热套管与排液管组成,所述散热套管套接在锂电池表壁上,所述排液管表壁上焊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一端卡接在限位槽上延伸至电池箱外部并焊接有限位板,所述散热架顶部导通连接有冷却箱。
优选的,所述散热套管与排液管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散热套管通过若干个排液管导通贯穿相互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上位于电池箱内部的一端套接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冷却箱内部开设有冷凝仓,所述冷凝仓侧壁上设置有导流块,所述冷却箱与冷凝仓之间的侧壁内设置有冷却液。
优选的,所述散热架呈网状分布在电池箱上,若干个所述散热套管之间的空隙设置有支撑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该基于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散热装置,通过散热套管的套接在锂电池表壁的设计,散热套管与锂电池从底端到顶端贴合,使得锂电池产生的热量能够将散热套管内的冷凝液体蒸发成汽体,汽体上升至冷凝仓内冷凝成液体带走热量,之后重新流动至散热套管内部,循环进行散热,相比较风冷散热,无需电机带动风扇转动产生能源消耗,同时占地空间较小,降低了散热成本。
2、本实用新型中,该基于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散热装置,通过限位杆卡接在限位槽内的设计,配合散热套管套接在锂电池上,使得散热架安装拆卸较为简单,无需螺栓进行限位固定,同时限位杆上的弹簧在电池箱外部受到冲击时,缓解外界冲击力,加强了电池箱的牢固性,进一步提高了对锂电池防护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于新能源汽车用锂电池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搜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搜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157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保护装置
- 下一篇:漆包机裸导线换料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