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活体生物特征鉴别结构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33127.9 | 申请日: | 202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67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陈辉银;黄昊;姜洪霖;杨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菲戈恩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创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6 | 代理人: | 赵雷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体 生物 特征 鉴别 结构 显示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体生物特征鉴别结构及显示装置,包括:微透镜单元形成的微透镜阵列;光阑单元形成的第一光阑层;光信号采集单元形成的信号采集阵列;以及由用于识别被识别物是否为活体生物的滤光单元组成的第一滤光层;第一光阑层位于微透镜阵列与信号采集阵列之间,第一滤光层位于微透镜阵列与第一光阑层之间。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指纹照片或指模攻击的问题,能鉴别被识别的特征是否为活体生物的特征,鉴别是否为真假活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图像采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体生物特征鉴别结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5G技术在手机终端的应用发展,5G基带芯片空间结构和续航所需的更大的电池挤压了其它模块结构的空间,屏下指纹解锁这种所占空间结构更小且有利于提升屏占比的方式已趋于主流。
目前屏下光学指纹识别系统在降低设备运行内存和提升指纹识别速度的同时,易被指纹照片或指模攻击,在实际运用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活体生物特征鉴别结构,该活体生物特征鉴别结构解决了指纹照片或指模攻击的问题,能鉴别被识别的特征是否为活体生物的特征,鉴别是否为真假活体。
该活体生物特征鉴别结构包括:
微透镜单元形成的微透镜阵列;
光阑单元形成的第一光阑层;
光信号采集单元形成的信号采集阵列;以及
由用于识别被识别物是否为活体生物的滤光单元组成的第一滤光层;
第一光阑层位于微透镜阵列与信号采集阵列之间,第一滤光层位于微透镜阵列与第一光阑层之间。
可选地,所述用于识别被识别物是否为活体生物的滤光单元填充在第一光阑层之间的一部分光阑孔中。
可选地,所述光信号采集单元形成的信号采集阵列为光电传感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滤光层位于信号采集阵列的边缘区域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用于识别被识别物是否为活体生物的滤光单元为光学三原色或颜料三原色中的一种或多种滤光单元。
可选地,每一滤光单元包括填充在一部分光阑孔中的光澜孔位置滤光部分和一体连接在其两边的光澜位置滤光部分。
可选地,每一滤光单元包括填充在一部分光阑孔中的光澜孔位置滤光部分和一体连接在其两边的光澜位置滤光部分,相邻两个滤光单元连为一体。
可选地,所述活体生物特征鉴别结构还包括视场光阑单元形成的视场光阑层,视场光阑层所述微透镜阵列的像面位置。
由于所述视场光阑层是设置于所述微透镜阵列层的像面位置,所以根据不同的微透镜尺寸和矢高设计,其像面位置即视场光阑层的位置,可位于微透镜阵列和光电传感器之间,甚至在光电传感器中,可选地,视场光阑层以金属布线的形式,设置于光电传感器中,并位于光电传感器中的信号采集阵列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活体生物特征鉴别结构还包括用于对活体生物返回的光信号进行过滤的第二滤光层。
可选地,所述第二滤光层可以设置在微透镜阵列的上方,或者微透镜阵列和光电感应器的中间;所述第二滤光层用于滤除采集信号中的红外光。
可选地,所述第二滤光层以滤波片的形式设置在微透镜阵列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第二滤光层通过lift-off工艺,以真空蒸发镀膜方式直接镀在所述光电感应器的上表面。
可选地,所述活体生物特征鉴别结构还包括光学透明介质层。其设置于微透镜阵列层与光电感应器之间,可设置多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菲戈恩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菲戈恩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331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导线固定用的辅助结构
- 下一篇:一种吸入制剂药品取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