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够避免内外层色差的筒子纱染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38102.8 | 申请日: | 2021-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19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许校康;范森林;刘朝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恒生印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B3/09 | 分类号: | D06B3/09;D06B23/20;D06B23/04;D06B23/18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航联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04 | 代理人: | 侯兰玉 |
地址: | 314408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避免 外层 色差 筒子 染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避免内外层色差的筒子纱染色装置,包括用于盛放染液的染缸,染缸内安装有吊座组件,吊座组件包括底盘、吊杆以及用于放置筒子纱的纱筒,吊杆的下端安装在底盘上表面的中心处,底盘和纱筒均为中空结构,纱筒均匀分布在底盘上表面并与底盘相通,且纱筒的外壁上均匀设有若干染液口;染缸的底部中心处设有与底盘内腔连通第一通液口,染缸的底部远离中心处设有若干与染缸内部连通的第二通液口,第一通液口上连接有第一管道,第二通液口上连接有第二管道,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储液槽相连通,且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还安装有循环泵。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染色效率高且染色均匀等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筒子纱染色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避免内外层色差的筒子纱染色装置,属于纺织印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筒子纱是纺织行业纺纱厂的络筒工序的产出品,是从上道工序的细纱机或捻线机上落下来的管纱,根据织布工厂、针织工厂、或毛巾厂等用纱的后道工序的要求,使纱线长度接长并清除纱线上疵点和杂质、在络筒机上通过槽筒或急行往复的导纱钩重新卷绕成无边或有边的、绕成一定形状的、一定卷绕密度的较大体积的筒纱,通常称为筒子。
筒子纱染色是纺织工厂中常见的处理步骤,现有的办法是将筒子纱浸泡在染料中,利用染料的自然渗透完成染色工作,染色所需的时间较长,并且染色时的渗入效果较差,容易造成筒子纱染色出现内外层色差,在染色完成后,需要逐个将筒子纱取出,操作较为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内外层色差的筒子纱染色装置,该染色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染液能够双向流动,染色效率高且染色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能够避免内外层色差的筒子纱染色装置,包括用于盛放染液的染缸,所述染缸内安装有用于装载筒子纱的吊座组件,所述吊座组件包括底盘、吊杆以及用于放置筒子纱的纱筒,所述吊杆的下端安装在底盘上表面的中心处,所述底盘和纱筒均为中空结构,纱筒均匀分布在底盘上表面并与底盘相通,且纱筒的外壁上均匀设有若干染液口;所述染缸的底部中心处设有与底盘内腔连通第一通液口,染缸的底部远离中心处设有若干与染缸内部连通的第二通液口,所述第一通液口上连接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二通液口上连接有第二管道,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储液槽相连通,且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上还安装有循环泵。
作为优选,所述染缸内底部中心处安装有用于承载吊座组件的底座,所述第一通液口和底盘内腔通过底座相通,且底座和底盘相接触的表面均贴有密封垫。
作为优选,所述循环泵和储液槽之间还设置有加液泵,加液泵上设有一个调节阀,所述第二管道上位于循环泵和加液泵之间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染缸外侧设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通过快拧接头固定于所述染缸上,且液位计外壁设有若干个可上下调节的非接触液位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纱筒的上端设有螺纹部,所述螺纹部上装有用于压紧筒子纱的调节垫片。
作为优选,所述染缸的上部开口且通过密封盖密封,所述染缸的上端外边沿设有环形的密封槽,所述密封盖的外边沿设有与所述密封槽相应的扣边,所述密封槽中还灌入有封闭液。
作为优选,所述染缸和密封盖之间通过锁扣连接,所述锁扣包括弹簧锁环与搭扣,所述弹簧锁环安装在密封槽的侧面,所述搭扣安装在密封盖的侧面。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盖的内侧通过压紧弹簧连接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的直径与染缸的内径相适配,且当密封盖安装在染缸上时,按压板的下表面与吊杆的上表面相抵触。
作为优选,所述染缸的底部均匀设有支撑脚。
作为优选,所述吊杆的上端通过销轴连接有拉环。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备下述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恒生印染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恒生印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381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