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量双向流动的直流逆变电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41743.9 | 申请日: | 2021-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441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谢力华;张学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伊力科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5387 | 分类号: | H02M7/5387;H02M1/3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陆军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量 双向 流动 直流 电源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量双向流动的直流逆变电源系统,包括三路单相电源电路和输入装置,单相电源电路包括控制器、变换器等,控制器在交流端接入交流电源时控制变换器执行整流功能,在交流端接入负载时按照相位信息控制变换器执行逆变功能;在三路单相电源电路的负交流端连接在一起时,三路单相电源电路输出具有预设相位差的三相交流电压,或者三相交流电经三路单相电源电路整流后对所述直流电源充电;在三路单相电源电路的正交流端连接在一起、负交流端连接在一起时,三路单相电源电路并联输出单相交流电压,或者单相交流电通过三路单相电源电路同时执行整流功能后对直流电源充电,如此可以实现灵活的交流电压制式切换,扩大了系统工作范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逆变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量双向流动的直流逆变电源系统。
背景技术
直流逆变电源是利用电源变换电路把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的装置,广泛运用于各类电力、通讯、工业设备、卫星通信设备、军用车载、医疗救护车、警车、船舶、太阳能及风能发电领域。
目前大多数直流逆变电源的能量流动都是单方向的,即只能进行放电。但是在有些应用场景中,直流电的来源是动力电池,而电池则需要不断充电才能循环使用的,这就使得充电要求也成为必备功能。如果直流逆变电源不具有充电功能的话,那就需要使用专门的充电装置,这将造成成本的极大提高和资源浪费。虽然目前也有能量双向流动的直流逆变电源,但是只能是三相或者单相固定输出,而不同的应用场合对于交流电压的制式要求也不一样。当前的直流逆变电源的交流电压制式是固定的,单相和三相是需要选择完全不同型号的产品,这就造成直流逆变电源应用场景受限,使用率偏低,现场设备投入成本高,充/放电设备需要随时切换,操作复杂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能充/放电双向运行、交流电压制式固定等缺陷,提供一种能量双向流动的直流逆变电源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能量双向流动的直流逆变电源系统,所述电源系统包括三路单相电源电路和能配置相位信息的输入装置,每一路所述单相电源电路包括控制器以及依次连接的:用于连接可充电的直流电源的正、负直流端,单相双向DC/AC变换器,变压器,用于连接负载或者交流电源的正、负交流端;
每一所述控制器连接对应的所述单相双向DC/AC变换器的控制端以及所述输入装置,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正、负交流端接入负载时按照所述相位信息控制所述单相双向DC/AC变换器执行逆变功能以对所述负载放电,以及在所述正、负交流端接入交流电源时控制所述单相双向DC/AC变换器执行整流功能以对所述直流电源进行充电;
且在所述三路单相电源电路的负交流端连接在一起时,所述三路单相电源电路输出具有预设相位差的三相交流电压,或者三相交流电经所述三路单相电源电路联合执行整流功能后对所述直流电源充电;
且在所述三路单相电源电路的正交流端连接在一起、负交流端连接在一起时,所述三路单相电源电路并联输出单相交流电压,或者单相交流电通过所述三路单相电源电路同时执行整流功能后对所述直流电源充电。
优选地,其中一路单相电源电路的控制器与另外两路单相电源电路的控制器通过并机线缆连接以便交互相位信息。
优选地,所述正、负直流端和所述单相双向DC/AC变换器之间通过直流开关连接。
优选地,所述单相双向DC/AC变换器和所述正直流端所连接的所述直流开关之间通过直流软启电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直流软启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开关和电阻。
优选地,所述正、负交流端和所述变压器之间通过交流开关连接。
优选地,所述单相双向DC/AC变换器的直流端之间连接有滤波电容,所述变压器的交流端之间连接有滤波电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伊力科电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伊力科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417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