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空气源热泵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48319.7 | 申请日: | 2021-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65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孙照龙;夏锟;张懿文;刘柏余;汪语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D15/04 | 分类号: | F24D15/04;F24S20/40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高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5 | 代理人: | 毕进 |
地址: | 1166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空气 源热泵 | ||
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属于环保供热领域,为了解决太阳能热泵充分加热的问题,包括第一太阳能蓄热器、空气源蒸发器、气液分离器、冷凝器、热水供水箱、第二太阳能蓄热器、第一光敏换向阀、太阳能集热板;第一板式换热器低温侧热出口连通两路管路;该管路连接第二太阳能蓄热器的第一入口,第二太阳能蓄热器的第一出口通过管路连通冷凝器的第一入口,冷凝器的第一出口通过管路连通第二太阳能蓄热器的第二入口,第二太阳能蓄热器的第二出口通过管路连通热水供水箱,效果是通过冷凝器实现对于介质的加热,并通过太阳能集热板分强弱光在不同模式下实现不同蒸发器对介质进行加热,从而整体上使得介质在太阳能热泵中能被更为充分的加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供热领域,涉及一种太阳能空气源热泵。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镇化发展,工厂、居民等实际用电量随之增加,新发电厂的规划和建设需要较长周期。与此同时,城镇化的进步与发展使得供暖需求上升,目前我国居民采暖主要以热电联产方式为主。热电联产方式是当地的电厂或热电厂集中供热的方式,发电厂将煤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再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最后由机械能转变为电能。具体的,燃料在燃烧时加热水生成水蒸汽,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在水蒸气的压力推动下汽轮机旋转完成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然后汽轮机带动发电机旋转,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上述能量的转变也伴随着能量的损耗,因而火力发电的消耗较大,由于转换率不高等原因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浪费与破坏。
工业余热的使用可以帮助电厂或热电厂供热,在一定程度能够降低火力发电的消耗,工业余热分为低温工业余热、中温工业余热和高温工业余热。低温工业余热因热量少、技术不成熟等因素被视为废热排放到环境中,甚至还要运转冷却塔为排放余热而产生额外的费用,实属可惜。
当前,通过太阳能热泵对热源加热可以提高介质热量,实现了余热的进一步加热,然而,能更为充分的提高太阳能热泵所提供的热量是当前面对的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太阳能热泵充分加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空气源热泵,包括第一太阳能蓄热器、空气源蒸发器、气液分离器、冷凝器、热水供水箱、第二太阳能蓄热器、第一光敏换向阀、太阳能集热板;第一板式换热器低温侧热出口连通两路管路;该管路连接第二太阳能蓄热器的第一入口,第二太阳能蓄热器的第一出口通过管路连通冷凝器的第一入口,冷凝器的第一出口通过管路连通第二太阳能蓄热器的第二入口,第二太阳能蓄热器的第二出口通过管路连通热水供水箱;冷凝器第二出口通过管路连通空气源蒸发器,空气源蒸发器通过管路连通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通过管路连通冷凝器第二入口;第一板式换热器低温侧热出口连通两路管路中的第二路管路,该管路连接第一太阳能蓄热器的入口,第二太阳能蓄热器的出口通过管路连通第一光敏换向阀,该管路其上具有溢流阀第一光敏换向阀可选择的连通两条并行管路,第一光敏换向阀连接的一条并行管路连通太阳能集热板,第一光敏换向阀的另一条并行管路连通太阳能蒸发器,太阳能集热板、太阳能蒸发器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在第二光敏换向阀,太阳能集热板的连通管路上具有循环泵,第二光敏换向阀通过管路连通热水供水箱。
进一步的,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第一路管路其上具有溢流阀,第二太阳能蓄热器的第二出口与热水供水箱连通的管路上具有溢流阀;冷凝器第二出口与空气源蒸发器连通的管路上安装有手动球阀、视液镜、电磁阀和膨胀阀,第一板式换热器低温侧热出口连通两路管路中的第二路管路上具有溢流阀,第二光敏换向阀与热水供水箱连通的管路上具有溢流阀。
有益效果:通过冷凝器实现对于介质的加热,并通过太阳能集热板分强弱光在不同模式下实现不同蒸发器对介质进行加热,从而整体上使得介质在太阳能热泵中能被更为充分的加热。
附图说明
图1是余热回收供暖发电系统的系统连接图。
图2是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的放大图。
图3是燃气双机溴化锂热泵的放大图。
图4是蒸气压缩式热泵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民族大学,未经大连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483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恒温温控发热管
- 下一篇:一种供热管网中的气体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