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53938.5 | 申请日: | 2021-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99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张会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醇氢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02 | 分类号: | C01B3/02 |
代理公司: | 浙江中桓凯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76 | 代理人: | 李美宝 |
地址: | 511300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新城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氢装置,包括:制氢反应部;蒸气反应部,其设有蒸气反应空间和连通所述蒸气反应空间的蒸气材料进口、尾气进口和废气出口,所述蒸气反应部还包括:蒸气输出口,其连通所述蒸气反应空间,并且所述蒸气输出口连通至所述制氢反应空间;加热反应室,其设有加热反应空间,所述加热反应空间内设有燃烧催化剂和尾气;蓄热反应室,其设于所述加热反应室的一侧,所述蓄热反应室包括蓄热组件和蓄热反应空间;其中,所述加热反应室与所述蓄热反应室相互叠放,所述蓄热组件设于所述蓄热反应空间内。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将所述加热反应室和所述蓄热反应室相互叠放,进而实现了提高对占地面积的利用率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制氢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凸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在各种新能源的研究中,氢气以完全清洁的燃烧方式以及可以再生的优势成为研究者的首选,而在制氢过程中,需要对制氢的环境有严格要求,以发生意外。
现有技术中,特别是工业领域对制氢的应用中,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1)现有用于制氢的设备通常由多个反应炉独立设置,而由于用以制氢的设备通常体积巨大,由此而造成对占地面积的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2)由于制氢发生炉与蒸气发生炉两者独立设置,通过外设管道连通二者进而可将在蒸气发生炉中产生的蒸气传送至制氢发生炉内,但在该过程中容易导致蒸气的温度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其部分液化等情况,从而对制氢过程造成影响,并且在制取蒸气的过程中,需要经过至少两道工序,即加热工序和过热工序。而对应加热工序需要设置加热反应室,对应过热工序需要设置蓄热反应。而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加热反应室和蓄热反应室直之间为相互独立设置的,由此造成占地面积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通过将执行加热工序的设备与执行过热工序的设备二者叠放设置,进而实现了提高对占地面积的利用率的技术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氢装置,包括:制氢反应部,其设有制氢反应空间和连通所述制氢反应空间的氢气输出开口,所述制氢反应部包括设于所述制氢反应空间内的制氢催化剂;蒸气反应部,其设有蒸气反应空间和连通所述蒸气反应空间的蒸气材料进口、尾气进口和废气出口,所述蒸气反应部还包括:蒸气输出口,其连通所述蒸气反应空间,并且所述蒸气输出口连通至所述制氢反应空间;加热反应室,其设有加热反应空间,所述加热反应空间内设有燃烧催化剂和尾气;蓄热反应室,其设于所述加热反应室的一侧,所述蓄热反应室包括蓄热组件和蓄热反应空间;其中,所述加热反应室与所述蓄热反应室相互叠放,所述蓄热组件设于所述蓄热反应空间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蒸气反应部包括相互叠放的所述加热反应室和所述蓄热反应室,通过所述相互叠放的结构设置,实现了提高整体设备对占地面积的利用率的效果,所述尾气和所述燃烧催化剂在所述加热反应室内反应生成热废气,在这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对蒸气材料进行加热处理,使其生成蒸气,再所述热废气进入所述蓄热反应室内,大量热量被所述蓄热组件所吸收,从而在所述蓄热反应空间内形成高温环境,使得所述蒸气受到二次加热,形成过热蒸气。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反应室设于所述蓄热反应室在竖直方向上的下方;所述尾气进口设于所述加热反应室的一侧,连通所述加热反应空间;所述废气出口设于所述蓄热反应室的一侧,其连通所述蓄热反应空间。
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加热反应室与所述蓄热反应室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形成了所述尾气进口位于所述废气出口的下方,由于所述尾气与所述燃烧催化剂进行反应是一个放热过程,使得生成的废气具有高温度,所以便于废气从相对所述尾气进口处于高位的所述废气出口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反应室设于所述蓄热反应室在竖直方向上的上方;所述尾气进口设于所述加热反应室的一侧,所述尾气进口连通所述加热反应空间;所述废气出口设于所述蓄热反应室的一侧,其连通所述蓄热反应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醇氢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醇氢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539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幕墙装饰板的高效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有机生物肥生产用筛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