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激光瞄准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58921.9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941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邓重明;徐胜德;汤俊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东升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7/46 | 分类号: | G01S17/46 |
代理公司: | 常州易瑞智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8 | 代理人: | 谭典 |
地址: | 213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瞄准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激光瞄准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外壳,所述检测外壳中间位置贯穿开有成像孔,所述成像孔内安装有成像仪和成像镜头,所述成像镜头安装在成像仪右侧,所述检测外壳上还贯穿开有两个发出孔,两个所述发出孔内均安装有激光发生器,所述检测外壳右侧还包括待测物,所述待测物位于成像孔右侧;本装置通过发射两束完全对称的检测激光至待测物处,成像仪照射成像至成像镜头上,通过两束激光之间的中心位置和成像是否对应,完成待测物是否对准的检测,结构简单,成像快速,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像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种双激光瞄准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激光,最初中文名叫做“镭射”、“莱塞”,英文名叫做LASER,意思是“受激辐射的光放大”,激光的英文全名(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已完全表达了制造激光的全过程,1964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建议将“光受激发射”改称激光。激光红外灯配合感红外摄像机、黑白CCD摄像机或微光夜视设备组成夜视监控系统,实现24小时连续监控。该产品有效照明距离远、使用寿命长,夜视成像效果好,隐蔽性高,彻底解决夜视照明难题,是夜视监控最理想的红外照明产品。
冶金行业的加工中,为了确保钢结构件在正确的位置上,通常需要检查待测钢件的位置,而这种中心位置校对除了测量,其他只能通过肉眼观测,这种方式检测速度慢,极其容易出现人为导致的误差,影响检查结果,因此需要一个专业的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激光瞄准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外壳,所述检测外壳中间位置贯穿开有成像孔,所述成像孔内安装有成像仪和成像镜头,所述成像镜头安装在成像仪右侧,所述检测外壳上还贯穿开有两个发出孔,两个所述发出孔内均安装有激光发生器,所述检测外壳右侧还包括待测物,所述待测物位于成像孔右侧。
较佳的,两个所述发出孔在成像孔两侧对称,两个所述激光发生器对称安装。
较佳的,两个所述激光发生器是一种红外激光发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装置通过发射两束完全对称的检测激光至待测物处,成像仪照射成像至成像镜头上,通过两束激光之间的中心位置和成像是否对应,完成待测物是否对准的检测,结构简单,成像快速,提高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最主要包含以下元件符号:
检测外壳-1、成像孔-2、成像仪-3、成像镜头-4、发出孔-5、激光发生器-6、待测物-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双激光瞄准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外壳1,所述检测外壳1中间位置贯穿开有成像孔2,所述成像孔2内安装有成像仪3和成像镜头6,所述成像镜头6安装在成像仪3右侧,所述检测外壳1上还贯穿开有两个发出孔5,两个所述发出孔5内均安装有激光发生器6,所述检测外壳1右侧还包括待测物7,所述待测物7位于成像孔2右侧。
两个所述发出孔5在成像孔2两侧对称,两个所述激光发生器6对称安装;两个所述激光发生器6是一种红外激光发生器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东升检测仪器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东升检测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589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植入式脊髓刺激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壁挂新风机的消音降噪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