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用模块组合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61491.6 | 申请日: | 202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50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方晓宇;崔乃星;隋鹏林;张琦;李敬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密市坤博热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F22B31/08;F22G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杜桂林 |
地址: | 261500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汽 发生 装置 模块 组合 换热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用模块组合换热器,它属于换热器领域,按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为燃烧区吸热模块、蒸发模块、过热模块、冷凝余热回收模块;而换热介质依次流经冷凝余热回收模块、燃烧区吸热模块、蒸发模块、过热模块,蒸发模块和过热模块之间设有汽水分离器,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换热器模块化,具体依次设为燃烧区吸热模块、蒸发模块、过热模块、冷凝余热回收模块,可以实现模块化运输,保证了输送的便利,以及其本身的加工精度,通过在现场装配,保证了安装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用模块组合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蒸汽发生器用换热器大多数采用翅片管,由于翅片管制造工艺、材质及蒸汽发生器启停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翅片管换热器容易过烧变形,造成管子高温烟气腐蚀及水腐蚀,从而造成管子泄露,存在极大安全危险,同时对后续生产造成影响。
而且目前的换热器装配运输存在很大困扰,对于大型换热器如果在车间装配好后再去现场安装受运输条件影响,而在现场直接装配,则又受到现场工作环境困扰,影响实际的装配精度。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合相关领域多年的设计及使用经验,辅以过强的专业知识,设计制造了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用模块组合换热器,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对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用模块组合换热器,能够实现模块安装,在增大换热效率的同时兼顾坚固、耐用、安全、可靠等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蒸汽发生装置用模块组合换热器,按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为燃烧区吸热模块、蒸发模块、过热模块、冷凝余热回收模块;
换热介质依次流经所述冷凝余热回收模块、燃烧区吸热模块、蒸发模块、过热模块,所述蒸发模块和过热模块之间设有汽水分离器;
所述燃烧区吸热模块的换热管为文丘里搪瓷管,所述蒸发模块、过热模块、冷凝余热回收模块均为搪瓷翅片管。
优选的,所述冷凝余热回收模块包括冷凝余热回收进水口和冷凝余热回收出水口,换热介质先经过所述冷凝余热回收进水口进入所述冷凝余热回收模块吸收烟气余热后从冷凝余热回收出水口流出;
所述燃烧区吸热模块包括燃烧区吸热进水口和燃烧区吸热出水口,所述冷凝余热回收出水口流出的换热介质经燃烧区吸热进水口进入所述燃烧区吸热模块吸收大量热量后从燃烧区吸热出水口排出;
所述蒸发模块包括蒸发进口和蒸发出口,所述燃烧区吸热出水口排出的换热介质经蒸发进口进入所述蒸发模块吸收大量热量形成蒸汽后从蒸发出口排出;
所述过热模块包括过热蒸汽进口和过热蒸汽出口,所述蒸发出口排出的换热介质经汽水分离器分离后,蒸汽经过热蒸汽进口进入所述过热模块吸收大量热量形成过热蒸汽后从过热蒸汽出口排出。
优选的,所述文丘里搪瓷管通过管板连接,所述文丘里搪瓷管设有若干段文丘里结构,每段所述文丘里结构包括减缩段、喉部和渐扩段,所述换热管表面设有搪瓷层,每段相邻所述文丘里结构首尾相连,或,每段相邻所述文丘里结构通过光管相连。
优选的,所述冷凝余热回收模块搪瓷翅片管的基管为不锈钢管,所述冷凝余热回收模块搪瓷翅片管的翅片为铝翅片。
优选的,所述蒸发模块和过热模块搪瓷翅片管的基管和翅片均采用不锈钢。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换热器模块化,具体依次设为燃烧区吸热模块、蒸发模块、过热模块、冷凝余热回收模块,可以实现模块化运输,保证了输送的便利,以及其本身的加工精度,通过在现场装配,保证了安装效率。
(2)本实用新型布置结构紧凑,单位空间内布置更多换热面积,提高了传热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密市坤博热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高密市坤博热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614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物联网人工智能学习用笔
- 下一篇:自动穿磁对接抓取装置